命令下达后,李玄策的目光落在了指挥室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架子上。那里摆放着一个手工制作的简易卫星模型,主体是用细竹篾按照《周髀算经》记载的“盖天说”原理扎成的骨架,象征着天穹,表面覆盖着薄纱模拟星图。这是李天枢的“玩具”,却蕴含着古老的天文智慧。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过李玄策的脑海。他大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从艾虎枕的填充物中(方清墨已告知位置)取出一小簇散发着浓郁辛香的艾绒。他轻轻将这簇艾绒塞进了竹篾卫星模型的“核心”位置。
“跟我来!”李玄策对身边两名核心助手说道,拿着这个特殊的模型,快步走出指挥中心,来到国安部大院角落一口废弃多年的古井旁。井口被石盖半掩着,井水幽深,倒映着天上稀疏的星斗。
夜色如墨,只有远处城市的微光映亮井台。李玄策示意助手轻轻移开半边石盖。他深吸一口气,神情庄重,双手稳稳地托着那个塞入了艾绒的竹篾卫星模型,将其缓缓悬停在幽深的井口上方。他心中默念着《周髀算经》中关于观测星象、计算周天的古老法则,调整着模型的方位和角度,让模型上模拟的北斗七星位置,试图与井水中倒映的真实星图重合。
时间仿佛凝固了。晚风吹拂着井边的艾草,发出沙沙的轻响。助手屏住呼吸,不解但坚定地执行着命令。几秒钟,或者更久,就在模型上的“北斗”与井水倒影的北斗即将完全重叠的刹那——
呼!
一股无形的波动,仿佛从地底深处涌起,又仿佛来自浩瀚星空。那簇塞在模型核心的艾绒,骤然散发出更加浓郁的、带着奇异穿透力的辛香!这股香气并未飘散,而是如同有形的丝线,向下沉入井水之中。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在井水中微微晃动的、因信号干扰而显得位置模糊的北斗七星倒影,突然间变得无比清晰、稳定!七颗星子熠熠生辉,如同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精准地拨回了它们应在的轨道!不仅如此,井水倒映出的整片星图,都仿佛被瞬间“校准”了,恢复了亘古不变的秩序与庄严!
“地脉通星河,以井观天象!”李玄策低声诵出这句古老的箴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几乎在同一时刻,指挥中心传来急促而兴奋的报告:
“信号恢复了!干扰源被压制!‘嫦娥’轨道恢复正常!地面导航系统开始修正!”
“报告!行动组已控制‘福源记’作坊!现场发现一套伪装成老式灶台供暖设备的非法强干扰装置!操作者一人,已控制!确认是境外技术间谍!”
危机解除!
李玄策缓缓收回悬在井口的模型,望着井水中那重新变得清晰而坚定的北斗倒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低头看着手中这个简陋却蕴含大智慧的竹篾模型,感受着艾绒残留的温热与辛香,心中充满了对先祖智慧的敬畏。这口连接地脉的古井,这承载着千年民俗的艾草,这源自《周髀算经》的宇宙观,竟在关键时刻,成为了破解高科技劫持的密钥。
回到指挥中心,周卫国也传来了更详细的后续信息:“头儿,那间谍交代,他选择藏身粽子作坊,一是利用节日物流频繁做掩护,二是看中了那口烧柴的土灶,想利用其热量和烟气掩盖设备散热和信号特征。没想到……那灶膛里的火光暴露了他。”他顿了一下,语气带着惊奇,“我们的队员冲进去时,那灶火正旺,跳动的火焰光影映在墙上,真的……真的就组成了一个特别像北斗七星的图案!锅膛里飘出的灰烬,在空中飘散时,也隐隐像连成了星宿线……”
李玄策点点头,这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印证了那个“地脉通星河”的感应。他走到电脑前,看着技术人员调取的现场照片。照片上,农家土灶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光影在粗糙的墙壁上投下的,正是一个清晰、生动的北斗七星阵!旁边一张特写,是飘散的、带着余烬的锅灰,在慢镜头下,竟也奇异地勾勒出《甘石星经》中某个星宿的连线图。
他拿起那个艾虎枕,手指轻轻拂过荞麦壳拼出的轨道图。危机解除后,这些荞麦壳似乎安静了下来,但仔细看去,在北斗区域附近,那些深褐色的颗粒仿佛无意识地组成了几道细微的、类似数据流的纹路。李天枢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边,小手也指着那几道纹路,仰着小脸,清澈的眼中带着一丝疑惑:“爸爸,这里……好像写着‘钱’和‘药’?”
李玄策心中一动,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这荞麦壳轨道图中暗含的信息流,是否预示着下一场风波的方向?他想起明天即将开始的医保谈判,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他小心地将艾虎枕和那张《星经》残页收好。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节日玩具和一片古老的纸页,它们承载的,是连接天地、洞悉未来的密码。
窗外,夜色更深,艾香依旧萦绕。一场惊心动魄的卫星劫持,在古老智慧与民间烟火交织的力量下,消弭于无形。而新的挑战,已在暗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