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邮箱,收件人栏郑重地输入了那个远隔重洋的地址:xuan.ce.li@security.gov.。光标在空白的内容框里闪烁,如同他此刻澎湃却克制的心绪。白天会议上的话语,家人温暖的笑脸,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图景,还有那些潜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暗流与博弈,在他脑海中交织、碰撞。
他深吸一口气,十指落在键盘上,敲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玄策吾儿:
今日所内评审会毕,高温超导项目进展尚可,然产业化之路,道阻且长,尤以界面应力累积为甚,此乃普世难题。
另有一事,思之甚重,需及时告汝知晓。近期于某闭门学术沙龙,偶闻数家国际材料巨头正密谋加速构建针对特定稀土元素(尤以镝、铽等重稀土为甚)在高端永磁材料领域之专利壁垒,其势汹汹,意图扼制后来者咽喉。此动向,恐非单纯市场行为,背后或有更深层次战略考量,意在长远锁死我相关产业升级之关键路径。彼等动作甚为隐蔽,然蛛丝马迹已现,望汝部高度警觉,早作绸缪。
附:留意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华人青年学者陈砚之(Y.Z. )博士近期发表于《Nature aterials》之论文,其关于无\/低重稀土永磁体之新思路,或可为我另辟蹊径提供一线曙光。此人背景清白,求学经历清晰,心向故土,可堪关注。其联系方式,我已托可靠渠道另行发送至汝加密信箱。
家中诸事,念墨、天枢学业,清墨辛劳,汝母身体,吾时时挂念于心。汝肩负重任,事务繁杂,万望善自珍摄,勿以我为念。
此间诸事已了,归期将近。
父 长庚 字
于大洋彼岸,心系故园
2014年6月30日 斯坦福
敲完最后一个字,李长庚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落款处——“于大洋彼岸,心系故园”。这八个字,重若千钧。他点击了发送,看着邮件进度条瞬间走到尽头,仿佛一颗心也随之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夜幕已然低垂,斯坦福校园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远处旧金山湾区的灯光璀璨如星河倒泻。然而,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无边的繁华灯火,越过了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坚定地投向东方那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那里有他血脉的根,有他未竟的使命,是他灵魂最终的锚地。
窗玻璃上,模糊地映出他清癯而挺拔的身影,还有那双在夜色中依旧灼灼生辉、写满归途的眼睛。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只有电脑风扇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位远行游子的心之所向,作着无声的伴奏。心之所向,便是归途。太平洋的波涛再汹涌,也阻隔不了这深植于血脉的引力,这引力,名为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