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830章 智者的“留白” (2014年6月29日)

第830章 智者的“留白” (2014年6月29日)(2 / 2)

办公室内静得可怕,只有李玄策放下笔时,笔杆与桌面轻轻磕碰的微响。他似乎感受到了身后年轻秘书的困惑,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吁了一口气,那气息悠长,仿佛承载着千山万水的重量。

“小陈,”李玄策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寂。他的嗓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却异常沉稳,如同磐石,“是不是觉得,我这批注,太过含糊,甚至有些……不作为?”

小陈一个激灵,连忙挺直身体,斟酌着词句:“部长,我……我只是觉得,这几处都是关键的战略节点,报告里也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推演和建议方向,您……您没有选择任何一条,也没有否定,只是留白,我……我有些不解。” 他的脸颊微微发热,为自己的质疑感到忐忑,但求知欲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压倒了一切。

李玄策终于缓缓转过身。台灯的光线从侧面打来,在他脸上投下深邃的阴影,更凸显出那双眼睛的明亮与深邃,里面没有责备,只有一种阅尽千帆后的通透与平和。

“来,坐。”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语气温和。

小陈依言坐下,腰杆依旧笔直,双手放在膝上,像个认真听课的学生。

李玄策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凝视着远方变幻莫测的风云。“小陈啊,”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打在寂静的空气里,“这份报告做得很好,信息详实,分析透彻,你们辛苦了。你刚才问,为何留白?”

他顿了顿,拿起茶杯,又轻轻放下,杯底与托盘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国之大者,谋之贵详,行之贵力。 这是古训,也是铁律。我们做国家安全工作,尤其如此。每一个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可能是亿万黎民,是国家十年乃至百年的气运。”

他指了指报告上那几处留白:“你看这里,‘某新兴技术领域’。国际巨头投入如海,暗流涌动,专利壁垒森严,核心技术迷雾重重。我们看到的,是冰山一角,还是海市蜃楼?对手是虚张声势,还是暗藏杀机?此时若贸然定调,倾力押注,万一判断失误,消耗的是宝贵的国力和战略机遇期。‘待察?’——不是不察,而是要更深入、更全面地察,动用一切可用的情报网络、学术资源、市场分析,甚至……”他目光微凝,“像念墨那样的前沿科学家视角。在迷雾未散前,保持警惕,持续观察,比仓促下结论更稳妥。”

他的手指移到“蓄势”二字旁。“再看此地缘格局。风起于青萍之末。各方势力犬牙交错,表象之下暗潮汹涌。一个火星就可能点燃火药桶。此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沉住气,是积蓄力量。外交上纵横捭阖,军事上秣马厉兵,经济上巩固内功,舆论上争取人心。‘蓄势’,是力量的蛰伏,是引而不发的威慑,是等待最佳出击时机的耐心。锋芒毕露有时不如引弓待发更有力量。”

“至于这‘静观其变’和‘待水落石出’……”李玄策的目光变得更为幽深,“说的是国内这结构性矛盾。它盘根错节,涉及面广,牵动人心。强行快刀斩乱麻,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动荡。政策如同治水,堵不如疏,有时需要让矛盾在可控范围内充分暴露,让各方力量在博弈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我们并非不作为,而是要精准把握介入的时机和力度。‘静观其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看清问题的全貌和本质;‘待水落石出’,是相信事物发展的规律,相信在动态调整中,真正的解决方案会水到渠成地浮现。”

他端起凉透的茶,又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似乎此刻才真正被他品咂出深意。“世事如棋,变化莫测。有些方向,雾里看花时,强作解人反易入歧途。”他放下茶杯,眼神澄澈地看着小陈,“留此空白,非是懈怠,乃是敬畏未知,承认我们认知的局限。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克制,是给未来留出回旋的空间,也是等待更多信息碎片汇聚、等待时势更明朗时,再落子不迟。”

李玄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睡的城市轮廓,万家灯火在远处如星子般闪烁。他的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孤独。

“还记得《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吗?”他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清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是最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毛病。正因为把毛病当作毛病,因此才不会犯毛病。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他把毛病当作毛病,所以才没有毛病。)”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睿智光芒:“承认自己‘不知’,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信息不全、局势未明时,敢于‘留白’,敢于‘待察’,敢于‘蓄势’,敢于‘静观’,这本身就是一种判断,一种更高级别的决策。它比任何草率的结论都更负责任,也更需要定力。这空白处,此刻是未知,未来,就是我们可以从容书写答案的地方。”

小陈如遭雷击,怔怔地看着李玄策。部长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在他心中激荡回响。他之前的疑惑和那一丝失望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与自省。他看向报告上那几处空白和简短的批注,此刻再看,哪里是含糊不清?分明是力透纸背的深谋远虑,是洞察世事的智者风范!那空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和沉甸甸的责任,那寥寥数语,则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部长,我……我明白了!”小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激动,是钦佩,是豁然开朗的明悟。“是我想得太浅薄了。这‘留白’,是真正的战略智慧!”

李玄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着洞悉一切的淡然,也有一丝对后辈成长的欣慰。他走回办公桌,轻轻合上那份厚重的报告,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报告存档。这几处批注,也原样录入系统。它们,和报告本身一样重要。”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很多工作。”

“是,部长!您也早点休息!”小陈站起身,恭敬地行礼,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意和力量。他拿起报告,脚步轻快却又无比郑重地走向门口,仿佛捧着的不是文件,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智慧传承。

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

室内重归寂静。李玄策没有立刻离开,他再次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窗外,城市的霓虹在夜色中流淌,如同一条永不熄灭的光河。他深邃的目光穿透玻璃,投向更远、更深的苍穹。那里,星河浩瀚,运行着亘古不变的法则。他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也如同宇宙中的星辰,在复杂的引力场中运行,有看得见的轨道,更有无数看不见的变量。

那份报告上的“留白”,是他对这片土地、对这亿万苍生最深沉的责任与敬畏。他知道,真正的智者,不仅知道何时落子如飞,更懂得在棋盘的某些角落,何时需要沉默,需要等待,需要留下那片充满张力的空白,让时间去酝酿,让智慧去填充。

台灯的光芒,温柔地包裹着他如山岳般的身影,在深夜的国安部大楼里,书写着一个关于责任、智慧与未知的无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