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826章 西陲明珠的守护 (2014年6月25日)

第826章 西陲明珠的守护 (2014年6月25日)(2 / 2)

阿迪力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困扰多年的难题,在这位沉稳的部长面前,似乎正被条分缕析,一一找到解决的路径。他紧紧握住李玄策的手,久久说不出话,只有眼底闪烁的泪光和重重点下的头颅,诉说着无言的感激和重新燃起的雄心。

场景二:边境线·“鹰眼”哨所

离开红枣加工厂浓郁的甜香,越野车在颠簸的边防巡逻路上扬起滚滚黄尘。车窗外的景色变得粗粝而严峻。湛蓝得近乎透明的天空下,是望不到边际的戈壁和嶙峋的褐色山峦。稀疏的骆驼刺和红柳在热风中顽强挺立。远处,铁丝网在刺目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蜿蜒延伸,标记着国境的庄严。

车子在一个半地下的现代化建筑前停下。这里视野极其开阔,可以俯瞰一大片边境区域。哨所外墙喷涂着迷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只有门口持枪肃立、身姿挺拔如白杨的哨兵,以及屋顶上几个缓缓转动的银白色球状装置,昭示着此地的不同寻常。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沙土气息和一种无形的紧张感。风声在这里变得清晰而单调,呜呜地掠过旷野。

哨所指挥官,一位脸庞被高原阳光和风沙雕刻得棱角分明、肩章上缀着少校军衔的年轻军官,快步上前,向李玄策敬了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首长好!‘鹰眼’哨所指挥员杨锐,请指示!”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金石之音。

李玄策还礼,目光扫过哨所简洁硬朗的线条和周围荒凉的环境:“辛苦了,杨锐同志。带我们看看你们的‘眼睛’。”

步入指挥中心,外面的酷热和风沙声瞬间被隔绝。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分割成十几个画面,实时显示着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边境线动态。屏幕的光映在官兵们专注而年轻的脸上。空气中是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和敲击键盘的嗒嗒声。

“首长请看,这就是我们去年底全面升级部署的‘智能边境感知防御系统’。”杨锐指着屏幕,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专业和自豪。他操作控制台,调出一个画面放大。屏幕上是看似平静的一片砾石滩。“系统融合了高分辨率红外热成像、地面震动传感阵列、雷达扫描以及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算法。”随着他的操作,画面边缘自动弹出一个识别框,框住几个几乎与戈壁融为一体的、缓慢移动的细小热源轮廓,旁边标注着“小型野生动物(疑似沙狐)”。接着,他又切换到另一个画面,是陡峭的山壁区域,AI系统自动标注出几处地质结构不稳定、有落石风险的区域,用醒目的黄色闪烁框标示。

“它能实现全天候、全地形、智能化监控。人眼难以发现的移动目标,无论是热源还是震动,系统都能在几公里外精准捕捉,并通过AI进行初步识别分类,过滤掉绝大部分动物活动、环境干扰等虚警。”杨锐的语气变得凝重,“就在上个月,系统在东北方向7号管控区,深夜捕捉到一组异常热源信号和规律震动。AI初步判定为人员非法越境企图。我们立即启动预案,无人机前出侦察确认,同时机动分队快速封控。成功拦截了一个三人小组,挫败了一起渗透事件。整个过程,反应时间比过去缩短了70%,精准度大幅提升,避免了盲目搜索可能造成的危险。”

李玄策仔细地看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流:温度、风速、坐标、目标类型概率分析、设备状态……如同无形的神经末梢,将广袤而危险的边境线细微的脉搏,清晰地传递到这方寸指挥台。“覆盖范围?能耗和可靠性如何?极端天气下的表现?”他问得切中要害。

“报告首长!目前一期工程覆盖重点方向xx公里。采用太阳能和市电双路保障,低功耗设计,自持力强。系统经过高原严寒、风沙、酷暑测试,稳定性达标。当然,持续的维护和算法优化升级是必须的。”杨锐回答得干脆利落。

李玄策点点头,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杨锐和周围几位技术士官身上。他们眼神锐利,带着长期戍边的坚韧,也闪烁着掌握新装备、新战法的自信光芒。“系统很好,是国之重器延伸出的敏锐触角。但再好的系统,也离不开操纵它、理解它、最终做出决断的人。”他走到主控台前,看着一位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双手在键盘上快速输入指令的年轻上士,“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操作这个系统,感觉最难把握的是什么?”

上士立刻起身立正:“报告首长!我叫陈浩!最难的是……是在海量信息里,结合经验,快速判断出真正有威胁的目标。AI会给出概率,但最后的决心,还得靠人。就像上次,系统报警后,我们结合地形、时间、活动模式,综合判断出对方意图是渗透而非偷猎或迷路,才果断处置。”他的回答透着实战得来的经验。

“说得好!”李玄策赞许地拍了拍陈浩的肩膀,“机器是辅助,是延伸,是倍增器。但洞察力、判断力、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才是真正的‘鹰眼’!这系统,就是给你们插上的钢铁翅膀!”他环视指挥中心,“有了它,你们就能看得更远,盯得更牢,反应更快,把我们的防线筑得更坚固!让那些心怀不轨者,无所遁形!”

官兵们挺直了腰板,眼神更加坚定。

李玄策转向杨锐,语气果断:“杨锐同志!这套系统的价值,实战已经证明了。我代表部里,正式批准‘鹰眼’系统二期升级计划!追加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同时,协调国内顶尖的AI实验室和军工院所,派出专家团队常驻,与你们一线官兵深度结合,持续优化算法,提升环境适应性和智能识别精准度!另外,选拔一批像陈浩这样有潜力的技术骨干,送出去深造,培养我们自己的‘智能边防’专家!”

“是!首长!”杨锐激动地敬礼,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指挥中心里的官兵们也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知道,这不仅意味着装备的升级,更是对他们守卫的这片热土、这条国境线,最有力、最实在的支持。

走出“鹰眼”哨所,重新沐浴在灼热的阳光下,风沙的气息扑面而来。李玄策站在高坡上,眺望着铁丝网外那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红枣加工厂里阿迪力和古丽娜尔期盼的眼神,与哨所官兵们坚毅专注的目光,在他脑海中交替浮现。一边是甜蜜的期盼,一边是冷峻的守护。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尘和阳光味道的空气,对陪同的地方领导和边防主官沉声说道:“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绝非空话。让边疆的百姓,能守着祖辈的土地,靠勤劳的双手,种出好枣子,过上好日子,脸上有笑容,心里有盼头;让我们的边防战士,手握科技利剑,看得清,守得住,让每一寸国土都固若金汤。安居乐业,富民兴边——这才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能筑起的最坚固、最不可撼动的防线!”

夕阳的金辉染红了西天的云霞,也为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了一层庄严的金边。脚下的土地坚实而灼热,远处的雪山巍峨而圣洁。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绿洲边缘,甜蜜的产业之链与冰冷的科技之盾,正在同一条名为“守护”的轨道上,向着未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