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啊…”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睡前故事,“天枢,你听说过《山海经》吗?那里面记载着我们祖先对天地万物的想象和探索。”
天枢用力地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知道!里面有会飞的鱼,有九条尾巴的狐狸,还有住在太阳里的金乌!”
“对,”李玄策笑了,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山海经》里还记载着许多关于大地的神奇宝藏。比如说,在西北的章尾山,住着一位叫烛龙的神明。他人面蛇身,浑身赤红,眼睛一睁就是白天,一闭就是黑夜。传说啊,他栖息的山脉深处,就埋藏着能让大地焕发生机的‘息壤’,还有能锻造神兵利器的‘首山之铜’。”
他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在报告纸的空白处简单勾勒了几笔,画出一条盘踞的山脉和山脉下隐约的发光脉络。“烛龙守护着这些大地的宝藏。这些宝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和骨骼,支撑着大地的生机,也关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安宁和未来。”他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那些坏人,就像故事里觊觎宝藏的妖邪,他们偷偷摸摸地来,就是想用他们的‘邪法’(技术手段),找到并偷走我们的‘息壤’和‘首山之铜’,或者…偷偷埋下能伤害烛龙、伤害大地的‘毒刺’(间谍设备)。”
天枢听得入了神,小脸绷得紧紧的,抱着布偶兔子的手下意识地用力:“那…那烛龙怎么办?坏人会伤害他吗?”
“所以啊,”李玄策看着儿子担忧的小脸,眼神变得坚定而温暖,他指了指报告中“鹰眼”设备的照片,“我们就要做烛龙的眼睛和利爪。用我们的‘学问’和‘工具’,像王铁柱伯伯他们改造的‘鹰眼’一样,去发现那些躲藏在风沙和黑暗里的坏人和‘毒刺’。用我们的智慧去守护这片土地下的宝藏,守护烛龙,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他引导着问,“天枢,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当烛龙的眼睛,守护好地下的宝藏呢?”
书房里异常安静,只有台灯发出的细微电流声和父子俩轻柔的呼吸。暖黄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他们。天枢歪着小脑袋,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扇形的阴影,他认真地思考着父亲的问题。几秒钟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灵性的光芒,不是孩童的懵懂,而是一种被点亮的智慧火花。
“光!”天枢突然说,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的肯定,“爸爸,要用光!烛龙的眼睛就是光!我们也要用‘光’的学问!”他挣脱父亲的怀抱,跳到地毯上,跑到书房角落那个巨大的地球仪旁,伸出小手,指尖点在西疆那片广袤的区域。“坏人藏在沙子里,躲在石头后面。普通的眼睛看不见。但是…但是光可以穿过去!像x光看骨头那样!或者…或者像闪电那样快的‘光’(激光遥感\/量子雷达概念雏形?),一下子就能照到很深很深的地底下!还有,”他转向书桌,指着电脑,“网络也是‘光’在跑(光纤传输)!坏人的‘毒刺’要传消息,肯定也要用‘光’。我们能不能做出一种特别特别聪明的‘网’,就像…就像蜘蛛网一样,只要坏人的‘光’(信号)一碰到,就会被粘住,还会告诉我们在哪里?”
他的小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思路跳跃却奇异地指向了关键。李玄策看着儿子,心头剧震。天枢这番充满童真想象力却又直指核心(探测技术和网络安全)的表述,其敏锐远超他的预期。那关于“光”的直觉,甚至隐隐呼应了前沿的探测手段构想。
“好一个‘光’的学问!”李玄策站起身,走到儿子身边,蹲下身,与他平视。他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许和深沉的期许,大手轻轻按在天枢稚嫩的肩膀上,传递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天枢,你说得对极了!烛龙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光,就是祂洞穿混沌、守护疆域的力量。我们守护这片土地下的宝藏,同样需要洞穿迷雾的‘光’——无论是看得见的光波(遥感探测),还是看不见的信息之光(网络安全)。你想到的‘网’,就是我们要编织的‘天罗地网’!好好学,等你长大了,用你学到的‘光’的学问,帮爸爸,帮烛龙,一起守护好我们大地的宝藏,好吗?”
“好!”天枢用力地点头,小脸上满是郑重,仿佛接下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他伸出小拇指,“拉钩!”
李玄策笑了,那笑容驱散了所有的疲惫,眼底深处是欣慰与希望交织的光芒。他也伸出小拇指,郑重地与儿子的小指勾在一起。
“拉钩!”
暖黄的灯光下,父子俩的手指紧紧相勾。窗外,京城深沉的夜空静谧无声。书桌上,那份西疆的报告静静地摊开着,地质图上那代表富集宝藏的脉络,在灯光下仿佛隐隐流动。而李天枢眼中关于“光”与“网”的稚嫩构想,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预示着未来守护这片古老土地的,将是更加璀璨的智慧之光。李玄策知道,西疆的沙暴平息了,但一场运用知识与智慧、守护大地血脉的漫长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的身边,新的力量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