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86章 老同学的重聚(2013年12月26日)

第786章 老同学的重聚(2013年12月26日)(2 / 2)

“张婶,您这耳朵可真灵!” 王铁柱借着酒劲,嗓门又大了起来,他指着桌上那把刀,“看见没?咱自个儿厂子做的!削铁跟削豆腐似的!就是忒贵!” 他又指了指周卫国的平板,“老周在那儿研究地球呢!说有个啥…啥马脖子,容易被人掐住!”

张婶被逗得咯咯直笑,一边给三人分小料碗,一边打趣:“哎哟,王工您这说的,地球哪有马脖子啊!不过要说掐脖子…” 她话锋一转,带着点小市民的精明和抱怨,“这物价可不就是被人掐着脖子涨嘛!您瞧这羊肉,去年这会儿才三十八一斤,今年好家伙,四十八!还有这面,” 她指了指桌上那盘手擀面,“以前五块钱一大盘,现在八块!不过啊,” 她脸上又露出点朴实的骄傲,“贵是贵了点,但咱用的可是正经国产好小麦磨的面粉,筋道!李部长,您学问大,您说这算不算您常说的那啥…‘仓廪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李玄策脸上的凝重被张婶这接地气的“解读”冲淡了,他不由得莞尔一笑,拿起筷子搅动着面前翻滚着肉片和小料的热汤,“张婶说得对。物价是民生冷暖计,国产粮是仓廪根基稳。您这面,贵得有底气,就是‘仓廪实’!”

“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 张婶乐得合不拢嘴,“您几位慢慢吃,不够再叫我!” 她笑着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小小的插曲,却像一阵暖风,吹散了刚才关于“咽喉要道”的沉重阴霾。三人的话题又回到了往昔岁月。滚烫的羊肉在舌尖化开鲜香,辛辣的二锅头顺着喉咙滑下,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百骸。

“嘿!想想当年,” 王铁柱又灌了一口酒,脸色更红了,他重重一拍桌子,震得碗碟叮当响,眼神有些迷离地望着铜锅上袅袅的白气,仿佛穿越了时光,“在防汛站那破板房里,大冬天的,一人抱着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连火腿肠都舍不得加一根!那会儿就想着,啥时候能敞开肚皮吃顿涮羊肉啊!哪想到…哪想到今天哥几个坐在这儿,操心的是啥削铁如泥的刀,啥地球的脖子眼儿…这他娘的,跟做梦似的!” 他粗豪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沧桑过后的感慨和难以置信的豪情。

“是啊,” 周卫国也感慨地摇头,用漏勺捞起一筷子煮得恰到好处的羊肉,放进李玄策碗里,“那时候,玄策管着防汛物资,整天愁眉苦脸的,算着那点经费怎么掰成两半花。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你坐镇国安部,掌舵着比当年整个防汛站预算多千倍万倍的国事安危。” 他看着李玄策,眼神里有钦佩,也有一种老友间无需言说的理解,“这担子,重逾千钧啊。”

李玄策夹起碗里的羊肉,蘸了满满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调和的浓稠小料,送入口中。鲜嫩滚烫的肉混合着咸香浓郁的酱料,带来极致的味觉满足,也仿佛熨帖了心头那些无形的重压。他慢慢咀嚼着,感受着肉汁在口腔里迸发,目光扫过王铁柱那把代表着工业脊梁的刀,又掠过周卫国平板上那片象征着国家命脉的猩红海域,最后落在这间烟火气十足、充满了旧日回忆的小店。他的眼神在温润的水汽中显得格外深邃平和。

“路,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他端起面前的小酒盅,里面是清澈透明的牛二,“当年防汛站那碗泡面,是根。今天的刀,今天的图,是枝叶花果。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经得起风雨。” 他轻轻和周卫国、王铁柱碰了碰杯,“来,敬我们当年的泡面,也敬今天的这口羊肉!”

“敬泡面!敬羊肉!” 王铁柱和周卫国大笑着应和,清脆的碰杯声在小小的隔间里回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羊肉见了底,炭火也弱了下去,只余下红亮的炭块在锅底散发着最后的温热。王铁柱靠在椅背上,满足地打着饱嗝,醉意更浓了。周卫国则恢复了商人的一丝精明,他拿起平板,手指又划拉了几下,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点神秘的意味:

“对了,玄策,还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前几天,我那边接触到一个中亚那边的客户,具体哪个国就不说了,反正离咱们西边不远。” 他眼神瞟了瞟李玄策,见他神情专注,便继续道,“他们呢,手里有个大项目,想找人合作。就在他们国家中部,有个天然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他们想在那儿建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集铁路、公路、仓储、甚至航空转运于一体。野心不小,想打造成整个区域的核心中转站。”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玄策的反应:“他们自己搞不定,技术、资金、管理经验都缺。所以呢,就通过一些渠道,探了探咱们这边的口风,意思很明确,希望我们能深度参与进去,最好是能牵头。我看他们那意思,是真心实意想抱大腿。” 周卫国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我琢磨着,这路子…怎么那么像一条新的…嗯…‘丝路’呢?”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眼神里闪烁着商人的敏锐和某种更深远的期待。

“丝路…” 李玄策轻轻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无意识地在沾着一点油渍的桌面上缓缓划过,仿佛在描绘着一条无形的、横贯大陆的脉络。他的目光越过周卫国的肩膀,投向屏风外喧嚣的大堂,投向更远处呼啸着寒风的夜色深处。那片被标注为“咽喉”的猩红海域带来的沉重感,似乎被这两个字悄然推开了一线缝隙,露出了一丝微茫却坚韧的光芒。那光芒,似乎穿透了历史的风尘,连接着古老的驼铃,又指向了未知的远方。

窗外,北风打着旋儿,卷起地上的枯叶和细雪,拍打着窗棂,发出簌簌的声响。火锅的余温在小小的隔间里顽强地抵抗着寒意。李玄策没有立刻回应周卫国的提议,他只是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清茶,凑到唇边,缓缓啜饮了一口。微涩的茶汤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清醒的凉意。他深邃的眼眸里,映着炭火最后跳动的红光,也映着那片象征着机遇与挑战的、遥远的中亚腹地。一条新的丝路…这念头,如同炭火盆里埋下的火种,在寂静的雪夜里,无声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