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37章 悬壶裂(2013年4月10日)

第737章 悬壶裂(2013年4月10日)(2 / 2)

公路两侧嶙峋的山崖之巅,几个穿着厚实藏袍的身影巍然矗立。领头的老牧民多吉次仁,布满风霜沟壑的脸上写满坚毅。他粗糙的手指间,稳稳地握着一支鹰笛——那并非普通的乐器,骨质温润如玉,笛孔边缘似乎还残留着一抹暗红的印记,那是巴哈尔留下的遗物。多吉次仁深吸一口稀薄而冰冷的空气,将鹰笛凑近干裂的嘴唇。

一声高亢、清越、穿透力极强的笛音骤然响起,如同雪山神鹰的唳叫,瞬间撕裂了狂风的呼啸!那声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带着一种奇特的、悠扬婉转的旋律——正是那首在边疆声波战中力挽狂澜的《茉莉花》变调!

笛音刚落,峡谷另一侧的山梁上,另一支鹰笛紧接着响起,同样的旋律,同样的频率,如同接力般传递下去!紧接着是更远处…笛声此起彼伏,在群山万壑间回荡、叠加、共鸣!无形的声波能量精准地聚焦在公路上那几辆货车上,特别是引擎和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位。

“嗡——嘎吱吱!” 货车的金属外壳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车窗玻璃剧烈震颤,发出高频的蜂鸣。匪徒们惊恐地捂住耳朵,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随着这奇异的笛声共振,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引擎的轰鸣声被彻底压制、扭曲,最终彻底熄灭。

国安部的特别行动小组如同神兵天降,借着笛声的掩护,从隐蔽处迅速突进。战斗短暂而激烈,失去现代装备倚仗的匪徒不堪一击。很快,一个特制的、闪烁着低温蓝光的银色金属箱被小心翼翼地护送出来。

行动组长肃然打开箱盖,确认里面排列整齐的几支“清瘟一号”药剂安然无恙。在箱盖内侧,贴着一张素雅的宣纸,上面用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书写着古老的箴言: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黄帝内经·素问》

这十个字,在高原凛冽的阳光下,在四周回荡的、为生命而鸣的鹰笛声中,显得格外庄重而充满力量。这不仅仅是一箱救命的药,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古老智慧在现代战场上的回响——真正的“上医”,守护的是国家的命脉,而守护好国脉,才能最终庇护每一个微小的生命。

301医院IcU外。

王秀芹蜷缩在冰冷的塑料长椅上,那瓶偷来的氰化物像一块烧红的炭,在她贴身的口袋里散发着绝望的热度。她不敢看方清墨,更不敢看匆匆赶来的李玄策。她低着头,死死盯着自己磨破的鞋尖,仿佛要把它看穿一个洞。

走廊里响起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李玄策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战场归来的肃杀和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他没有看王秀芹,径直走向方清墨和主治医生,声音沉稳有力:“药到了,立刻使用!”

医生如释重负,接过那闪耀着低温蓝光的银色箱子,快步冲进了IcU。

王秀芹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死死盯着那扇紧闭的IcU大门。药…到了?备用方案…特殊的信物…真的…成功了?

李玄策这才转过身,目光落在缩在角落里的母亲身上。他的眼神复杂难辨,有审视,有疲惫,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他一步步走过来,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沉重。

王秀芹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冲破胸膛。她想逃,想把自己缩进墙壁里。她下意识地捂住了胸口那个要命的口袋。

李玄策在她面前站定,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一只手。那只手,骨节分明,曾握过防汛的沙袋,指挥过奥运的安保,如今承载着国安的重担。他的手心向上,平静地摊开在王秀芹的面前。

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秀芹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她看着儿子那只摊开的手,又看看他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羞愧、恐惧、后怕、还有一丝绝处逢生的茫然,如同沸腾的岩浆在她胸中翻滚。她猛地低下头,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瞬间打湿了前襟。她颤抖着,如同秋风中的最后一片枯叶,用尽全身力气,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那个小小的、冰冷的、贴着骷髅标签的棕色玻璃瓶,轻轻地、带着无尽的悔恨和恐惧,放进了李玄策摊开的掌心里。

玻璃瓶触手冰凉刺骨。李玄策的手指缓缓收拢,将那致命的危险紧紧攥住。他没有斥责,没有质问,只是深深地看了母亲一眼,那一眼仿佛穿透了三十年的时光隔阂,看到了那个在乡村小学讲台上,教孩子们“人之初,性本善”的年轻女教师。

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向一边的医疗废物处理口,将那瓶氰化物,如同丢弃一段不堪回首的噩梦,投入了特制的销毁通道。

轻微的破碎声传来,像心碎的声音。

王秀芹瘫软在椅子上,捂着脸,失声痛哭。那哭声里,是劫后余生的虚脱,是追悔莫及的痛楚,是三十年来积压的委屈和绝望的宣泄。冰冷的椅背抵着她的脊梁,那瓶毒药的寒意似乎还残留在胸口,但另一种更为沉重的枷锁,仿佛也在那破碎声中,裂开了一道缝隙。悬壶济世之心,险些因绝望而裂。国法与亲情的天平,在千钧一发之际,被一曲鹰笛、一句古训和一只摊开的手,堪堪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