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668章 房地产的“温度计” (2012年5月14日)

第668章 房地产的“温度计” (2012年5月14日)(2 / 2)

一份是国安部经济安全部门的情报摘要,清晰地指出近期有数支背景复杂的国际对冲基金,正通过层层离岸公司,悄然收购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不良债权包,动作隐秘但规模可观。

最后一份,则是厚厚一叠社会舆情简报,里面夹杂着张小伟所在区域房屋抛售维权群的聊天截图、老赵工地上工人讨薪的现场照片、以及网络上关于“房市崩盘”、“断供潮”的恐慌性言论摘要。

“李部,现在的情况就像走钢丝。”一位头发花白的经济专家指着图表,眉头紧锁,“调控的大方向必须坚持,泡沫不能再吹。但地方财政的‘速效药’断了,金融系统的压力阀快顶不住了,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像干柴,一点火星就能着。更别说那些‘秃鹫’(指国际抄底资本),正等着啃食我们最虚弱的伤口。”

另一位来自住建系统的官员补充道:“尤其是那些中小开发商,像海津的‘建发实业’(老赵的公司),他们背后是成千上万工人的饭碗,是无数交了首付等着交房的普通家庭。他们的资金链一旦彻底断裂,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李玄策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他脑海中浮现出张小伟那张疲惫焦虑的脸,老赵攥着安全帽、布满血丝的愤怒眼神,还有那些蹲在烂尾楼阴影里抽烟的工人的身影。这些画面与冰冷的图表、抽象的风险模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无比真实、又无比沉重的困局。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李玄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调控的本质,是为了固本,是为了更长远的安宁。但固本,不是竭泽而渔,不是让基石在压力下崩裂。”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脚下这座巨大的、正在经历阵痛的城市。

“我们的对手,不仅在深海放‘幽灵’,还想在我们的经济命脉上割肉放血。”他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他们想看到的,是恐慌蔓延,是系统性风险爆发,是优质资产被他们用废纸价收割!”

他走回会议桌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份国际资本动向的情报上:“所以,我们既要坚持调控,挤掉泡沫,又要精准施策,‘保交楼、稳民生、防风险、御外敌’! 这是新的考题,考的是我们治理的韧性,考的是我们在复杂局面下的平衡艺术!”

他迅速做出部署:

1. “疏浚活水”: 要求金融部门在严格监管前提下,对确有实际困难、项目优质、能保交付的中小房企,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2. “筑牢堤坝”: 责成相关部门严密监控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完善审查机制,对意图恶意收购、扰乱市场的“秃鹫资本”,设置“防火墙”,必要时启动反制预案。

3. “安抚民心”: 要求地方政府压实责任,全力保障已售楼盘交付,严查挪用预售资金行为;同时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

4. “开源节流”: 推动地方政府加快经济转型,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增强韧性。

会议结束,众人匆匆离去执行。李玄策独自留在会议室,夕阳的金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拿起那份老赵工地上工人讨薪的照片,指腹轻轻拂过照片上那些粗糙而焦虑的面孔。

“垒土九仞,非一日之功;防微杜渐,须时时警醒。”他低声自语,像是在告诫自己,也像是在回应这座城市的阵痛。房地产的温度计,量出的不仅是市场的冷热,更是一个经济体在转型期能否稳住底盘、守护民生的关键刻度。这场没有硝烟的“固本”之战,才刚刚开始。他拿起笔,在会议纪要的空白处,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民生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