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城的专机上,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夕阳的金辉染红了天际。李玄策却没有丝毫欣赏的心情。他面前的小桌板上摊开着笔记本,上面凌乱地画着各种符号和连线。一边是“水利设施老化”、“生态破坏”、“泄洪能力不足”、“预警反应机制”这些现实痛点;另一边则是“幽灵信号”、“地脉水气异常扰动”、“潜在人为技术攻击”、“超常规能量引导”这些来自灵异局的警示。
笔尖在纸页上悬停良久。老农悲怆的面容、垮塌的河堤淤泥、屏幕上扭曲诡异的波形……这些破碎的片段在他强大的思维中激烈碰撞、重组、升华。三峡防汛指挥岁月里,对长江每一段水情、每一处地质构造的深刻理解;丝路地脉安全局时期,与那些看不见的“大地能量”打交道的奇异经验;国安工作锤炼出的、对潜在威胁近乎本能的警觉——这一切,如同百川归海,最终汇聚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认知洪流。
天灾与人祸,现实与超常,国土防御与生态安全,它们从来就不是割裂的战场!
笔尖终于落下,带着一种破开迷雾的决断力。他在笔记本中央重重地画下一个圈,里面写下两个词:“水脉”!“地气”!然后,以这个核心为原点,无数线条辐射开来,连接起所有相关的要素:
基础之盾(现实层): 全面评估、升级全国水利枢纽、堤防、分蓄洪区!用最坚固的钢筋水泥,筑起看得见的生命防线。
生态屏障(缓冲层): 大规模恢复江河流域湿地、森林!让自然的“海绵”吸饱水,缓冲洪峰的狂暴冲击。
科技之眼(感知层): 将灵异局的地脉水气精密监测网络,与气象卫星、水文站、地震台网深度整合!编织一张能“看见”山河呼吸、感知大地“脉动”的天罗地网。
智能中枢(决策层): 建立国家级水脉地气安全预警指挥中心!让数据流动起来,让预警跑在洪水前面,让决策快过灾难蔓延。
无形长城(防御层): 研究针对性地脉能量防御与反制技术!为看不见的“国土血脉”,铸造一道同样看不见、却能抵御恶意侵蚀的“灵能长城”。
线条交错,层层叠叠,最终在纸面上勾勒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轮廓。李玄策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飞机的舷窗,俯瞰着脚下这片饱经沧桑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他清晰地看到了那纵横交错的江河,如同大地的血脉;感受到了那深藏于岩层之下、滋养万物的地气流转。守护它们,就是守护这片土地上每一盏灯火,每一个像那位老农一样的平凡生命,守护这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
他轻轻在笔记本最上方写下这个宏大构想的名称,笔迹沉稳有力,如同刻印:
国家水脉地气安全网。
机翼下,暮色四合,广袤的大地渐渐融入深蓝的怀抱。点点灯火在黑暗中次第亮起,微弱却顽强,如同散落在大地上的星辰。李玄策凝视着这片他深爱并誓死守护的土地,疲惫的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悲壮的火焰。前路艰险,暗流汹涌,自然的伟力与叵测的人心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但手中这份刚刚诞生的蓝图,已在他心中点燃了一座灯塔——固山河之脉,守生民之气。 这不再仅仅是救灾的反思,而是一个大国守护者,在灾难的灰烬与阴谋的阴影中,为这片古老土地的未来,所勾勒出的第一道真正的、立体的安全疆界。舷窗的倒影里,他紧抿的唇角,悄然扬起一丝坚不可摧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