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652章 铁柱的“老手艺”新用 (2012年1月25日, 除夕)

第652章 铁柱的“老手艺”新用 (2012年1月25日, 除夕)(2 / 2)

王铁柱这才缓缓松开铁钳。他摘下厚重的隔热手套,露出那双布满烫伤旧痕和老茧的大手。他拿起旁边台子上一个沾着油污的放大镜,俯身凑近水槽。小林也屏住呼吸,颤抖着凑了过去。

清澈的淬火液里,那块暗灰色的“星尘-7”密封环胚件静静躺着。在强光灯的照射下,它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均匀、致密、如同上好乌兹钢般的暗哑光泽。王铁柱粗糙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用放大镜一寸寸地检查着胚件的边缘、转角、每一个应力集中点… 没有裂纹!一丝一毫的裂纹都没有!那光滑致密的表面,如同最坚韧的龙鳞,在灯光下闪烁着内敛而强大的生命之光!

“成…成了?”小林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巨大的狂喜和难以置信冲击着他。

王铁柱直起腰,布满汗水和油污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其罕见的、如岩石裂开般的笑意。他没看小林,目光依旧紧紧锁在那块历经冰火洗礼、浴火重生的胚件上,仿佛在看自己最得意的孩子。他拿起旁边一块早已准备好的、同样材质的废品胚件——那是上一炉按“科学”流程淬裂的样品。两相对比,裂纹与完美,天壤之别!

他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弹了一下那块完美的胚件。

“叮——”

一声清脆悠长、带着金属特有韧性的轻鸣,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开来,久久不息,仿佛在宣告着某种古老智慧的胜利。

除夕夜,京城。

国安部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如同汪洋中不眠的灯塔。李玄策刚刚结束与“深网清道夫”专项组的加密视频会,眉宇间带着网络暗战特有的疲惫。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恶意节点如同挥之不去的蚊蝇。

加密内线电话响起,是东北方向的口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报告首长!哈一精刀急电!‘龙脊’工程主泵密封环关键工艺瓶颈…突破了!王铁柱同志用‘双液淬火法’一次性成功!成品无裂,性能检测…远超预期!”

“王铁柱?”李玄策微微一怔,随即,一个魁梧憨厚、在大学宿舍里总能用扳手修好任何东西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那个沉默寡言、却总能把冰冷钢铁驯服得服服帖帖的老同学!

他立刻调阅了随报告附上的简要工艺说明和对比照片。看着那传统得近乎“笨拙”的“双液淬火”描述,看着照片上那块在灯光下泛着乌兹钢般完美光泽的胚件,再对比旁边那布满蛛网般裂纹的废品,李玄策的眼神从惊讶,到恍然,再到一种深深的触动。

他放下报告,走到窗前。窗外,京城除夕的夜空被绚烂的烟花不断照亮,流光溢彩。但在国安部常务副部长的眼中,此刻闪耀的,却是千里之外那座寒冷车间里,炉火映照下那张布满汗水和油污的脸,是那双布满老茧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粗糙大手,是那声穿越时空、清脆悠长的金属轻鸣。

“千锤百炼出深山…”李玄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玻璃窗。他想起了《天工开物》中关于“水火之齐”的记载,想起了父亲李长庚关于科技壁垒的忧思,也想起了妻子方清墨在实验室里攻坚的身影。真正的国之重器,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尖端探索,更需要像王铁柱这样,扎根于厚土、传承于匠心的“隐形脊梁”!

他回身,拿起桌上的红色加密电话,声音沉稳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命令:第一,以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嘉奖令形式,表彰王铁柱同志在‘龙脊’工程中的卓越贡献!第二,责成工业与信息化部牵头,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立即启动‘大国工匠传承计划’专项调研!目标:全面梳理、评估、保护、传承像王铁柱同志这样,掌握核心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绝活的‘隐形冠军’人才!建立国家级名录和保护机制!第三,通知‘龙脊’工程指挥部,立即将王铁柱同志的‘双液淬火’工艺纳入核心工艺库,严格保密!同时,考虑将王工纳入后续‘星尘’系列材料应用的核心顾问组!”

放下电话,窗外一朵巨大的烟花恰好升空,砰然炸开,将夜空渲染得一片辉煌。李玄策的嘴角,终于浮起一丝除夕夜应有的暖意。这暖意,不仅是为一项技术瓶颈的突破,更是为那深藏在共和国庞大工业肌理深处、永不熄灭的匠心之火。这火焰,或许不似实验室的激光耀眼,不如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夺目,却如同大地的脉搏,深沉、坚韧、源源不绝,支撑着这个民族在惊涛骇浪中,锻造属于自己的脊梁!炉火的微光与夜空的焰火,在这一刻,隔着千山万水,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