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沿海的十月,海风已褪去了盛夏的燥热,裹挟着咸腥与晚桂的甜香,拂过青石板铺就的古镇小巷。国庆之夜的南厝镇,灯火通明。沿街悬着红绸灯笼,映得斑驳的砖墙都透着暖意。空气里弥漫着炸醋肉的焦香、土笋冻的清冽、糖炒栗子的甜腻,还有家家户户飘出的铁观音茶香,混杂着海风的微咸,织成一张独属于闽南古早的、热闹喧腾的节日网。
镇中心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一方简陋却透着庄重的木架戏台搭在那里,蒙着素白的幕布。台前摆着几排条凳,早已坐满了人,后面层层叠叠站着更多,踮着脚,伸长脖子。孩童骑在父亲肩头,小贩穿梭叫卖,一片喧嚣。李玄策穿着一件半旧的靛蓝棉麻衫,坐在条凳最外侧,身影几乎融在人群的阴影里。他像是走累歇脚的寻常旅人,手边放着一小包还冒着热气的炸菜粿。
“锵锵锵!” 急促的锣鼓点骤然响起,如同无形的号令,瞬间压下了大半喧哗。幕布后,昏黄的灯光亮起,勾勒出操纵杆晃动的剪影。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用韵味十足的闽南语念白响起:“大宋江山,风烟滚滚起边关——”
幕布上光影变幻,金盔金甲的穆桂英跃然其上。那皮影人儿,线条流畅,色彩鲜亮,关节处缀着细小的铜环,在灯光下闪着微芒。随着幕布后老艺人精湛的操纵,穆桂英策马扬鞭,身姿矫健,枪花点点,英姿飒爽。每一次关节的屈伸,每一次枪尖的抖动,都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神,引来阵阵叫好。
李玄策的目光却并未完全被那精彩的武戏吸引。他微微侧着头,耳朵似乎在捕捉着锣鼓和喝彩声之外的某种细微动静。那声音,极其轻微,混在皮影人物活动时关节铜环发出的、本该是清脆的“咔哒”声中。但这声音不同,它更沉,更闷,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滞涩感,仿佛关节里卡进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每一次动作都伴随着一种金属内部的、沉闷的摩擦和碰撞。
这细微的异响,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李玄策高度警觉的神经。他想起了下午在镇口那间昏暗的茶寮里,那位须发皆白、手指关节粗大变形却依旧灵活的老皮影艺人陈阿公。老人捧着一盏浓茶,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困惑:
“后生仔啊,怪事,真真是怪事!”陈阿公摩挲着旁边一只上了年头的旧皮影箱,“俺家传的影人,关节用的是上好的熟铜丝,滑溜得很,演一百场也难得出声。可这些日子,那几个新打的箱子,里头关节动起来,老是‘咕隆’、‘咕隆’响,像…像里头塞了石头蛋子!俺拆开看过,铜环还是铜环,榫卯也严丝合缝,可就是响得邪门!”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解和一种被冒犯的愤怒,“这声音不对路,搅了戏的神!老祖宗传下的规矩,影人通神,这声音…不祥啊!”
“不祥…”李玄策心中默念。此刻,台上穆桂英正使出一招漂亮的回马枪,动作幅度极大。就在那枪尖猛然回刺的瞬间,“咕隆!”一声沉闷的异响,比之前更加清晰地穿透了鼓乐,落入了李玄策的耳中!那绝不是光滑铜环摩擦或榫卯咬合应有的声音,更像是…硬物在密闭空间内因剧烈晃动而产生的撞击!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穆桂英皮影的右臂关节处。那个位置,在灯光的照射下,皮影的色彩似乎比其他部位略深一些,透光性也稍差,仿佛皮革妙的迟滞。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划过脑海。他没有丝毫犹豫,趁着台上穆桂英一个腾空翻转、台下观众屏息凝神的瞬间,身体微微前倾,右手中指与食指并拢,快如疾风,精准地朝着幕布下方、连接着穆桂英影人操纵主杆的其中一根关键幕绳——那根控制影人重心和大幅动作的“命门”之绳——轻轻一弹!
他的动作幅度极小,力道却异常刁钻,蕴含着一股柔韧的寸劲。那根紧绷的幕绳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方向微妙的侧向力道,猛地一颤!
台上,正英姿勃发的穆桂英皮影,如同被无形的巨手强行扭转了筋骨,整个身体瞬间失去了平衡!那流畅的枪花戛然而止,回马枪的英姿变成了一个极其别扭、头下脚上、手臂关节扭曲的倒挂姿态!影人关节处的铜环承受着巨大的扭力,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就在这扭曲姿态定格的刹那!
“哐啷!哐啷啷——!”
一阵清晰无比、绝非皮影关节所能发出的、沉闷而富有质感的金属碰撞声,如同被锁在箱子里的金币被猛烈摇晃,猝然从穆桂英皮影倒置的躯干内部爆发出来!那声音穿透了薄薄的幕布,在骤然安静的广场上空回荡,显得异常突兀和刺耳!
台下瞬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诡异的金属撞击声惊呆了,茫然地看着台上那个姿势怪异、还在微微晃动的穆桂英影子。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全都消失了。
“暗格!影箱有暗格!” 站在李玄策身后不远处的国安部年轻助手小郑,瞳孔骤缩,瞬间反应过来,压低声音急促道,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通讯器上。
李玄策却比他更快。在异响发出的同时,他已然转头,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小郑耳中:“学晋商票号‘认票不认人’。他们认的是关节里的‘票’(指金条),不是外面的人。立刻通知外围,封锁所有皮影戏班可能接触的当铺、钱庄、海货行!重点查那些‘只认关节不认人’、‘凭特定影人交割’的古怪行规!截断他们的‘商阳穴’!” 他最后三个字咬得极重,借用了中医里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穴位之名,暗喻切断对方资金流转的关键节点!
小郑心领神会,手指在通讯器上飞快地敲击着加密指令。
台上,幕布后显然也陷入了一片混乱。操纵穆桂英的艺人显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想将倒挂的影人复位,反而让那影人晃荡得更厉害,内部的金属碰撞声更加密集和慌乱。“哐啷啷”的声音不绝于耳,像一记记重锤敲在台下几个看似普通观众的心上。那几人脸色骤变,眼神惊恐地交汇,下意识地就想往人群外挤。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坐在李玄策腿边的李天枢,忽然抬起了小脸。他不知何时从随身的小布包里掏出了一张红纸和一把小巧的折叠剪刀。孩子低着头,神情异常专注,小剪刀在红纸上飞快地游走,发出细微的“嚓嚓”声。几剪下去,一只活灵活现、尖嘴长尾的“钱鼠”(闽南民间象征招财进宝的剪纸形象)便在他肉乎乎的小手中诞生了。更奇妙的是,钱鼠那细长的尾巴,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被精巧地剪成了连绵不断的、如同古老钱币串连的图案——细看之下,那图案竟与宋代《梦溪笔谈》中所载的交子(早期纸币)图样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