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578章 宝卷玄机(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

第578章 宝卷玄机(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2 / 2)

技术人员立刻小心地将一盘虽然烤焦变形、但外壳相对完整的磁带从灰烬中取出。李玄策接过,强忍着灼热余温和刺鼻焦糊味带来的不适,手指极其灵巧地拨弄着磁带仓内烧融的部件。他全神贯注,指尖的每一次拨动、按压、旋转,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那正是赵小满当年在茶余饭后,当作消遣教给李玄策的“鼓点密码”指法!模仿的是津门大鼓不同板式、不同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咔哒…哒…咔哒哒…

哒哒…咔…哒哒哒…

一连串细微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摩擦声响起,如同在焦土之上敲响了一面无形的鼓。方清墨和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李玄策那双仿佛被赋予了魔力的手。

突然!

“咔吧!”

一声清脆的机括弹响!

那盘看似烧成一体的磁带外壳侧面,一个极其隐蔽的暗格,竟在李玄策精准的“鼓点指法”下弹开了!一卷缠绕得异常紧密、只有火柴盒大小、颜色暗黄的微型磁带卷轴,从中掉落出来!而随着卷轴一同掉落的,还有一张被折叠得极小的、边缘焦黄的黑白照片!

李玄策眼疾手快,一把接住照片。他小心地展开这张历经火劫、脆弱不堪的纸片。

照片上,是几十个穿着朴素、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站在一片荒凉广袤、只有零星骆驼刺点缀的戈壁滩上。他们身后,是一口用粗糙石块垒砌的、深不见底的枯井。照片一角,用褪色的钢笔字写着:“祁连地质勘探队,1958年秋摄于黑水河畔”。

李玄策的目光,瞬间凝固在照片前排中央一个年轻人的脸上。

那张脸,年轻,英俊,带着书卷气,眼神却锐利如鹰,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渴望。

那是——年轻时的李长庚!

他站在枯井旁,一只手随意地搭在井沿斑驳的石块上,姿态放松,但李玄策却敏锐地捕捉到,他的食指指尖,正看似无意地、极其精准地按在井沿某块石头上一个极其细微的、如同天然风化形成的星芒状凹痕上!

而照片背景中,远处地平线上,一座被风沙侵蚀、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巨大古城遗址轮廓,在戈壁蒸腾的热浪中若隐若现。即使照片模糊,也能感受到那遗址的古老与苍凉。

“黑水河畔…” 李玄策低语,心脏如同被重锤击中。

照片上的景象,与李天枢哼唱的太平歌词片段瞬间重叠:

“鼓儿催呀,黑水绕城围呀…”

“癸卯年霜降,星落黑水城…” 李玄策脑海中,回荡着父亲李长庚在故宫除夕夜视频中沉重的话语,以及李念墨破解的“海德拉之眼”指向朔方的坐标!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赵小满用生命保护的《河西宝卷》录音,其真正的核心密钥,就藏在这段看似童谣的太平歌词里!歌词中的“黑水城”,指向照片中的古城遗址!而照片中年轻李长庚手指按着的枯井位置,极可能就是星图密钥“定星盘”的最终埋藏点!1958年,父亲参与的所谓“地质勘探”,恐怕远非寻找矿藏那么简单!那口枯井,那片戈壁,那座被遗忘的古城,才是这场跨越半个世纪、关乎气象武器的科技暗战,真正的起点与终点!

焦糊味依旧浓烈刺鼻,寒风卷起地上的灰烬打着旋儿。李玄策紧紧攥着那张小小的、滚烫的照片,仿佛握住了开启深渊之门的钥匙。他抬起头,目光越过焦黑的废墟,投向西北方那片遥远而苍茫的天空。

“黑水城…”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寒风中散开,“癸卯年霜降…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