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墨凝神注视着数据变化,清冷的侧脸在低温舱观察窗的寒光映照下,如同冰雕。她需要验证这种简易装置在极端低温下的实际效能和安全性极限。当看到代表核心躯干部位的温度曲线在光伏板启动后,稳定地维持在了一个安全的低温阈值之上时,她紧绷的唇角终于微微松弛,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赞许。
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发出特殊的震动提示音——是儿子李天枢的紧急视频通话请求。她立刻示意助手暂停记录,快步走出低温舱,在舱外温暖的缓冲间接通了视频。
屏幕上立刻跳出李天枢冻得通红、却写满兴奋的小脸,背景是嘈杂混乱的广州站一角,他身后能看到不少旅客身上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自制“马甲”。
“妈!妈!你看!”李天枢的声音带着奔跑后的喘息,眼睛亮得惊人,“我发现啦!用暖宝宝!给‘黑盒子’(充电宝)贴暖宝宝!”他献宝似的将镜头对准自己身上那件“原型机”后背,那里赫然贴着几张撕开的、正在发热的暖宝宝贴片,紧紧贴在集成电源的位置。“天太冷了,电池掉电太快!贴上这个,温度一上来,续航时间多撑了两个多小时!你让工厂做的时候,能不能在电源仓旁边设计个夹层,专门放暖宝宝?或者…或者直接集成个小的化学发热包?”
少年的思维天马行空,带着未经雕琢却直指核心的实践智慧。方清墨看着屏幕上儿子被冻得发紫却神采飞扬的脸庞,听着他急切而清晰的“改进建议”,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作为科学家惯有的理性堤坝。骄傲、心疼、欣慰…复杂的情感在她清亮的眼眸中剧烈翻涌,最终化作唇边一抹温柔到极致的笑意,如同冰原上骤然绽放的雪莲。
“好,儿子。”方清墨的声音比平时柔软了不知多少倍,带着微微的鼻音,“妈妈记下了,暖宝宝夹层。你做得…非常好。” 她看着屏幕,仿佛想穿过电波,用目光温暖那个在冰天雪地里发光发热的小小身影。“保护好自己,别冻着。”
“嗯!知道啦妈!我这儿忙着呢!”李天枢匆匆应了一声,镜头一阵晃动,显然又有人找他帮忙或者请教了。视频被挂断。
方清墨握着尚有余温的手机,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窗外,一缕难得的冬日阳光,恰好穿透厚重的云层,照射在实验室窗檐下垂挂的、粗大晶莹的冰棱上。冰棱如同巨大的天然棱镜,将那一束宝贵的阳光折射、分解,七彩的光斑倏然跳跃,调皮地投射在实验室洁白的墙壁上,也恰好,落在了不远处一台开启的、正在监控网络舆情的国安部专用分析仪的屏幕上。
那台分析仪的屏幕上,原本是密集滚动的数据流和舆情热词云图。此刻,几道绚丽的彩虹光斑在其上轻轻晃动,如同虚幻的霓虹。然而,屏幕中央一个被重点标红的舆情漩涡,其内容却与这温暖的景象格格不入,甚至带着阴森的寒意。
分析员紧盯着屏幕,眉头紧锁,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了一系列境外社交媒体和几个特定境内小众论坛的截图和翻译文本。他立刻拿起加密电话,声音严肃地汇报:“李部长,舆情监控发现异常动向!有数个注册地在海外的非政府组织(NGo),特别是那个叫‘寰球气候良知’(Global cliate nsce, G)的,正利用此次冰灾,在网络上借‘慈善援助’之名,大规模传播扭曲信息!”
李玄策立刻走到屏幕前,七彩的光斑在他冷峻的脸上跳跃。他俯身看去。
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
标题\/口号: “世纪极寒!是自然的惩罚,还是‘朔方’工程的诅咒?”,“警惕!异常冻雨背后不可告人的‘气象武器’试验!”
核心内容: 将此次南方罕见冻雨灾害,恶意歪曲为“某大国在‘朔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环境改造工程(指代某些大型基建项目)引发的‘气候反噬’”,甚至隐晦暗示是“秘密气象武器失控”。文中充斥着“生态失衡”、“人为灾难”、“民众成为试验品”等煽动性词汇,并配以精心挑选的、展现灾民困苦的特写照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绪煽动力。
传播策略: 伪装成“环保倡议”和“人道关怀”,通过一些看似中立的科普博主和情感博主进行“软性”推送;同时利用境外服务器,向国内特定人群发送加密邮件和短信链接;甚至在广州站外围,有疑似其成员混入志愿者队伍,在分发少量御寒物品时,进行低语暗示和“提醒”。
“他们利用灾民痛苦,编织谎言,目标直指民心稳定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声誉。”分析员的声音带着愤怒。
李玄策的目光,如同淬了冰的刀锋,刮过屏幕上那些精心炮制的谎言。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下颌线绷紧如岩石。七彩的光斑在舆情漩涡上晃动,像是对这阴暗勾当的嘲讽。
“启动‘清源’预案,等级A。”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平缓,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第一,锁定并切断所有境内传播节点,尤其是那些伪装成‘科普’、‘公益’的账号,查清背后资金链。第二,引导主流媒体和真正有影响力的科普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从气象科学角度解读此次冻雨成因,重点突出其全球极端天气背景下的偶发性,以及国家救灾的努力。第三,组织网络力量,大量推送真实的救灾画面——重点突出军民协力、科技应用(比如正在赶制的‘暖阳马甲’原型故事)、以及民间互助的温情细节。第四,对广州站外围,秘密排查,甄别并驱离那些夹带私货的‘伪志愿者’。记住,核心是:用事实的暖流,冲垮谣言的冰障。不必纠缠对骂,用阳光下的行动,让阴暗无所遁形。”
“是!”分析员精神一振,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道道指令顺着无形的网络发出。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人心冷暖的舆论反制战,在李玄策的精准指令下悄然展开。窗外,那投射在屏幕上的彩虹光斑,似乎更加明亮了几分。
遥远的广州站,暮色再次降临,寒意更甚。但这一次,冰封的广场上,点点暖意正顽强地汇聚。
李天枢搓着冻僵的小手,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身上亮起自制“马甲”上小小的电源指示灯(有些是充电宝自带的),像黑夜中微弱的星辰。远处,官方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正用清晰的声音播报着最新消息:
“…国家正全力组织生产新型高效保暖装备‘暖阳马甲’,首批物资将日夜兼程运抵本站…请广大旅客保持秩序,注意防寒保暖,守望相助…”
同时,一些穿着制服的宣传人员,开始在人群中分发简易的科普传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着这场冻雨的天气成因,语气平和而笃定。
人群中,那些关于“诅咒”、“武器”的窃窃私语,在官方信息的明朗和身边“马甲”传递的真实暖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人们更愿意相信手中那一点点真实的温度,更愿意倾听身边人分享如何改进“马甲”效能的经验。
车站巨大的顶棚边缘,冰棱在暮色中闪烁着幽蓝的光。但在冰棱之下,在五十万颗焦灼却渐渐安稳的心中,一股由少年的奇思妙想点燃、被父亲的远见卓识放大、最终汇聚了国家力量的真正暖流,正穿透厚重的冰层与阴霾,无声而坚定地流淌开来。这暖流,微弱却顽强,足以抵御最深的严寒,也足以照见某些阴暗角落里,那些试图冻结人心的冰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