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到了没有?” 李玄策沉声问,语气斩钉截铁。
“到了,李部长!在3号小会议室!” 助手立刻回应。
李玄策大步流星走向会议室,方清墨默契地跟在他身后一步之遥。推开会议室的门,一个身材魁梧、穿着深蓝色工装夹克、头发略显花白却根根如钢针般竖立的男人立刻站了起来。正是王铁柱。他如今已是哈工大材料学院的副院长,但眉宇间那股子属于车间淬火师傅的彪悍和专注丝毫未减。他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但眼神却像淬过火的刀锋,明亮而急切。
“玄策!清墨!” 王铁柱的声音洪亮,带着金属的质感。
没有寒暄,李玄策直接将一份薄薄的、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拍在王铁柱面前的桌子上。文件封面上,是一个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子结构图和反应流程简图。
“柱子,没时间解释了。” 李玄策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在王铁柱身上,“新型稀土离子膜耦合梯度萃取提纯法,理论验证阶段报告,最高机密。外头的情况你看到了,稀土就是命!这法子,理论上能把高纯稀土的提纯效率和收率翻倍,能耗降三成!但理论是理论,我要的是能立刻顶上去的实锤!”
他身体前倾,目光灼灼,每一个字都像淬火的锤子砸在铁砧上,铿锵作响:
“你当年在厂里,用最土的淬火法子,愣是烧出了能劈开北约试验坦克复合装甲的刀胚!现在,我同样给你48小时!带着你的人,用你当年在淬火池边熬鹰的劲头,给我把这套新流程的关键验证数据,跑出来!我要铁一样的结果!能不能做到?”
王铁柱一把抓起那份文件,粗粝的手指瞬间翻过几页核心图表和反应条件设定。他的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这份方案的精巧和大胆,让他这个浸淫材料领域几十年的老匠人也感到心惊肉跳,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敢啃硬骨头的狠劲瞬间被点燃!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声音如同重锤落地:
“干!48小时?玄策,你小看我老王了!给我36小时!设备和人手到位,我亲自盯着反应釜!淬火池边的本事还没丢!要是验证不出来,我这副院长牌子你摘了当柴火烧!”
“好!” 李玄策重重一拍王铁柱厚实的肩膀,“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所有资源,最高权限,全力保障你!” 他转向助手,语速快如疾风:“立刻启动‘工业维生素’保卫计划最高响应级别!通知‘深蓝’小组,全程跟进铁柱教授的实验,我要实时数据!通知‘壁垒’小组,严密监控那三家基金的全球资金链,冻结一切可疑关联账户!通知‘磐石’小组,我要所有涉及精密机床技术引进受阻项目的损失评估和替代方案,天亮前放在我桌上!”
一道道指令清晰、冷峻,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将整个庞大的国安机器精确地调动起来。王铁柱拿着文件,像捧着火种,转身就要冲向门外,却被方清墨叫住。
“柱子哥,” 方清墨将那个还温热的青花保温饭盒塞进王铁柱怀里,“先垫垫。实验室那边,我协调材料所把最新型的高压反应釜和在线监测仪给你调过去。”
王铁柱愣了一下,看着手中沉甸甸、传递着家人般温暖的饭盒,又看看方清墨沉静却充满力量的眼神,重重点头:“谢了,弟妹!” 说完,抱着文件和饭盒,像一辆开足马力的重型坦克,轰隆隆地冲出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只剩下李玄策和方清墨。巨大的环形屏幕红光透过门缝,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不断变幻的影子。李玄策走到窗边(虽然是地下,但模拟了自然光),窗外是模拟的冬日街景,行人匆匆,车流如织,一片看似寻常的岁末年初景象。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窗台上摆放的一块拳头大小、颜色深褐、带着明显风化痕迹的矿石标本——那是来自西疆的稀土原矿。指腹传来矿石粗粝冰冷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广袤戈壁的荒凉与蕴藏的滚烫力量。
“工业维生素……” 李玄策低声重复着这个计划的代号,声音里带着金属般的冷冽与千钧的重量,“清墨,你说得对。三峡大坝看得见摸得着。可这‘维生素’,散落在戈壁滩,流淌在芯片里,决定着机床的精度,导弹的准头……它无形,却无处不在。守不住它,再高的楼,再快的车,都是沙上之塔。”
他转过身,目光穿透墙壁,仿佛看到了正在实验室里与时间赛跑的王铁柱,看到了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国际资本贪婪与围剿的诡异曲线,看到了新闻里那个傲慢的禁运公告。
“这开年的惊雷,不是结束。”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磐石,“是号角。一场围绕国之命脉的争夺战,从今天起,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场都残酷。我们,退无可退。”
方清墨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投向窗外那模拟的、平静的街景。她的手,无声地覆上了丈夫放在矿石标本上的手。两块同样带着凉意的手掌交叠,却传递出足以熔金断铁的暖流与决心。窗外的“阳光”很淡,但他们的身影,在身后那血红的屏幕光芒映衬下,如同两道沉默而坚韧的堤坝,牢牢钉在这无形的风暴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