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499章 蚕心(2月18日正月初五)

第499章 蚕心(2月18日正月初五)(2 / 2)

她心潮涌动,下意识地回身想与丈夫分享这奇妙的感触,却猝不及防地撞进一个带着室外清寒气息的怀抱。李玄策的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带着胡茬的微刺感。一只宽厚的手掌托着一块热腾腾、散发着焦糖般甜蜜香气的东西递到她眼前——是烤红薯!金黄色的薯瓤在灯光下蒸腾着诱人的白气。

“老周押着蚕种在丰台货运站蹲了半宿,”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从她头顶传来,“跟值夜扫雪的老哥借了烤炉现烤的,还烫手呢。”

就在这时,窗外漆黑的夜空猛地被照亮,一簇巨大的、迎接财神的烟花“嘭”地炸开,绚烂夺目的彩光如同泼洒的颜料,瞬间淹没了窗玻璃。这爆裂的光芒透过备料间的玻璃,投射在悬浮于声波中的那张青金色蚕丝网上。光与丝线奇异地交融、流淌、变幻,仿佛将整条璀璨的星河都浓缩进了这小小的房间。方清墨就着丈夫的手,轻轻咬了一口烤红薯。那蜜糖般的甜香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混合着他衣领上沾染的、清冽干净的霜雪气息。这熟悉的味道和气息,瞬间将她拉回到北华大学那座老旧的天台。那个遥远的冬夜,他们偷偷接上天文台那台笨重的射电望远镜,耳机里传来宇宙深处永恒的“沙沙”背景噪音。谁能想到,那仿佛无意义的宇宙低语中,竟隐藏着此刻缠绕在她指尖、这蕴含着生命与灵能奥秘的频率?

当熹微的晨光如同流淌的牛奶,悄然漫上备料间的窗台时,三轴闪烁着青金色龙鳞光泽的仿生丝卷已被精心卷好,安静地立在工作台上。李玄策站在丝卷前,手里握着手机,眼底映着绸缎般流动的光泽。话筒里传来王铁柱带着浓浓倦意的声音,还夹杂着打哈欠的尾音:“……哈尔滨那批轴承,凌晨三点装车发走了,走的老铁路线……你那边动静听着怎么跟养了一屋子秋虫儿似的?沙沙沙……”

“在伺候蚕娘娘开金口,唱大戏呢。”李玄策嘴角微扬,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话音未落,眼角瞥见一个小小的身影赤着脚,像只小狸猫般无声无息地溜了进来。是李天枢。她手里紧紧攥着那枚染着暗红斑点的吸铁石,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磁石贴向其中一卷青金丝卷的边缘。

磁石冰冷的表面与温润的、布满微缩龙鳞纹的丝线相触的刹那,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吸铁石上那些深褐色的斑点,如同被唤醒的星辰,骤然浮起无数细碎、跳跃的银白光点!这些光点在青金色的丝线上快速流转、明灭,交织变幻,竟构成了一幅微小而动态的、不断衍生的星图!

“爸!快看呀!”天枢惊喜地叫起来,小手激动地指着那些流转的光点,眼睛亮得如同盛满了夏夜最璀璨的星河,“赵爷爷的磁石!它认得蚕丝走的路!它们在说话!”

仿佛是回应她的惊叹,角落的传真机再次嗡鸣起来,吐出一张新的纸页。纸张上方盖着太湖蚕种场朱红的印章。印章旁边,是周卫国用粗犷线条勾勒的一幅小画:四个火柴棍小人挤在一艘歪歪扭扭的乌篷船船头,画风稚拙却充满生气。墨迹在纸张一角有些洇湿,旁边一行小字写着:“九一年夏天采‘太湖明珠’蚕种坐的就是这条船。老船家托我问:当年那个穿着蓝工装、跳下水捞被风刮跑图纸的小子,现在还怕水鬼不?”

李玄策的目光在那行小字上停留片刻,一丝怀念的笑意爬上眼角。他拿起那张传真纸,手指灵巧地翻折。几下之后,一只小小的纸船便停在他的掌心。他走到洗手池边,弯腰,将纸船轻轻放在水面上。清澈的自来水载着这艘小小的、承载着记忆的信筏,打着旋儿,缓缓漂向不锈钢的圆形排水口。

就在纸船即将被水流吞没的瞬间,李玄策按下了手机上一个设置了快捷拨号的按键。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在晨光初透的备料间里响起:

“三号预案启动。通知老金那边,初七黄海潮汛正好,船队按计划出港——”

他的目光追随着水中即将消失的纸船,那船尾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未干的墨痕,在涟漪中一闪,依稀是钢笔写下的“1983.3.16”。

“惊蛰的雷,得借东海的风来引。”他对着话筒,补完了最后一句。池水打着旋,温柔而彻底地吞没了那艘小小的纸船,最后一角墨痕消失在银亮的水涡深处,只留下水面一圈圈扩散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