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456章 心湖·涟漪 (5月20日)

第456章 心湖·涟漪 (5月20日)(2 / 2)

李玄策的眼前,不再是堆积如山的文件和闪烁的保密电脑屏幕。他仿佛瞬间被拉回了九十年代初,长江边那座简陋却充满生机的防汛站。空气里弥漫着江水特有的潮湿腥气和泥土的芬芳。暴雨初歇的午后,阳光穿过简陋窗棂,在斑驳的砖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那个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扎着两条乌黑辫子的姑娘,就坐在他对面的小木桌前,一笔一划,认真地誊抄着诗集。阳光跳跃在她低垂的眼睫上,也跳跃在她微抿的嘴角。她偶尔抬头,撞上他凝视的目光,脸颊便会飞起淡淡的红霞,像天边初绽的朝霞,迅速低下头去,笔下的字迹却乱了方寸……

“玄策,你看这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多好。红豆是南国的,可这相思啊,不分南北。”她的声音清脆,带着江南方言的柔软尾音,在简陋的值班室里回荡。

他当时说了什么?好像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挠了挠头,目光却舍不得从她身上移开。防汛站的日子艰苦,洪水的阴影时刻笼罩,但那些并肩值守、彻夜巡堤的日夜,那些在简陋炉灶边分享一碗热汤面的时刻,那些关于诗句、关于未来的低声交谈,却像江底最温润的卵石,沉淀在记忆深处,带着永不褪色的暖意。

后来呢?

后来,命运的潮水将他们冲散。他投身于更广阔也更凶险的天地,肩负起更沉重的使命。防汛站成了地图上一个模糊的点,那个有着清澈眼眸、会因一首诗而脸红的姑娘,也成了心底一幅蒙尘的旧画,只在极偶尔的夜深人静时,才会被记忆的微风轻轻拂过。

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冰凉的紫檀木桌面,那沁入骨髓的凉意让他微微一颤。窗外,城市的灯火更加璀璨,霓虹勾勒出冰冷的钢铁森林轮廓,车流的光带永不停歇地穿梭。这与记忆里长江边那带着泥土气息的宁静、防汛站昏黄灯光下的温暖,隔着整整一个沸腾而坚硬的时代。

那时的理想是守护脚下的一方堤坝,让乡亲们免受洪水之灾。单纯,炽热,带着泥土的质朴和汗水的咸涩。

而如今,他站在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层之一,守护的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河无恙,是亿万同胞的岁月静好。脚下的道路,是真正的刀锋,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些属于防汛站的阳光、雨声、泥土香,那些属于青春年少的心动和羞涩,早已被如山如海的责任、被无处不在的算计与杀机、被无数需要他做出冰冷决断的时刻,挤压到了生命最隐秘的角落,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一丝极淡、却无比清晰的怅惘,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无声地扩散开来,带着时光流逝的微凉和物是人非的轻叹。他拿起那张薄薄的宣纸笺,指腹轻轻摩挲着那熟悉的字迹,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书写时那份小心翼翼的温热。

许久。

李玄策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混杂着旧墨和纸张尘埃的气息再次涌入胸腔。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写着《相思》的纸笺,重新折好,放回那个泛黄的旧信封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放一件稀世珍宝,又像是在将一段尘封的过往,重新妥帖地收藏。然后,他将这小小的信封,珍而重之地放进了办公桌最底层那个带锁的抽屉深处。

“咔哒”一声轻响,锁舌落下。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一角那个银色的相框上。照片里,是去年秋天在香山拍的,红叶似火。妻子苏晴温柔地笑着,眼角有了细纹,却更添风韵。女儿念墨站在中间,眉眼灵动,青春逼人,一手挽着母亲,一手调皮地比着“V”字,靠在他身侧。他自己站在旁边,穿着常服,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眼神是历经风霜后的沉稳与满足。这才是他当下最真实、也最沉重的世界,是他必须用全部生命去守护的全部意义。

眼底那一瞬间的恍惚与柔软,如同被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终究在深不可测的潭水中归于平静。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凝聚的、淬火寒铁般的锐利与清明。那份深埋于骨血的责任,那份早已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使命,像无形的铠甲,重新覆盖了他的身心。

窗外,暮色四合,城市巨大的阴影无声地蔓延。李玄策挺直了脊背,目光投向桌面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和闪烁着幽光的保密屏幕,那里有未解的谜题,有潜伏的杀机,有等待他落笔的、关乎千万人命运的决策。他伸出手,指尖拂过冰凉的键盘边缘,动作稳定而有力。

心湖的涟漪已然消散,只余下守护者无言的深沉水面,映照着前方注定漫长而艰险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