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裹着雪花噪点从计算器喇叭里溢出,卖旧货的黑人摊主瞪圆眼睛:“老兄你这玩具改装得够酷!”
李长庚的指尖在颤抖。他认得这声音——二十年后某个午夜,越洋电话里喊他“爷爷”的清脆嗓音,此刻正从1985年的电子词典里传来。唐人街包子铺的蒸汽漫过柏油路,在计算器表面凝成水珠,恰好圈出“2005.9.1”这个日期。
理发店的镜中未来(1985.11.11)
剃刀擦过锡纸谐振器的刹那,老周理发店的圆镜突然闪过蓝光。李长庚盯着镜中浮现的画面:2035年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里,穿防护服的女子转身时,锁骨下的青铜色胎记正与他手中鱼符的纹路重合。
“别动!”老周差点割破他喉咙,“李师傅你瞅啥呢这么入神?”
镜面倒影中,那女子忽然举起改装过的摩托罗拉手机——正是他此刻揣在怀里的1983年款,只不过外壳多了道激光刻蚀的弦纹。
中餐馆的暗码午餐(1985.12.22)
大学食堂的腌萝卜片在餐盘上摆出克莱因瓶拓扑结构时,李长庚的筷子尖正悬在半空。邻桌的小女孩突然用番茄酱在桌面画函数图,酱汁滴落的轨迹竟与玄策满月时长命锁的錾刻纹完全重合。
“小朋友哪个系的?”他强压着颤抖的声线。
“我在旁听非线性代数课。”羊角辫女孩晃了晃电子表,投射的全息影像里藏着七重弦纹——正是诅咒算法最关键的迭代参数。
当食堂电视突然播放苏州电子厂的新闻时,两人同时抬头。李长庚看见女孩瞳孔里映出的厂房流水线,正是玄策2003年调试示波器的车间;而女孩盯着他中山装第三颗纽扣的反光,那里隐约浮现着自己1995年出生时的产房场景。
平安夜的磁带遗言(1985.12.24)
实验室通风管在寒风中呜咽作响。李长庚将青铜鱼符碎片焊进索尼随身听,磁带转动时带出混杂电磁噪波的人声:“……爸爸在电子厂用示波器调试电视机主板,跳动的波形就是密钥……”
突然的消磁声如海啸般吞没后续话语。他发疯似的倒带重播,却只听到1995年的产房监控仪滴滴声,以及2005年加州理工课堂的粉笔刮擦声在时空中交织。唐人街的圣诞彩灯透过气窗,在热敏纸上投下连绵的“1995.12.22”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