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208章 太平洋漂流(1983.5.2-5.9)

第208章 太平洋漂流(1983.5.2-5.9)(1 / 1)

李长庚在咸腥味中恢复意识时,最先感知到的是永久牌自行车钢珠在掌心的触感。这枚原本应该躺在儿子玄策文具盒里的钢珠,此刻正在他破烂的中山装口袋里泛着铜绿幽光。昏迷第七天的正午,挪威货轮北风号的二副用1978年款雷神雷达扫描海面时,屏幕上突然浮现九宫格状的回波——正是李长庚贴身藏着的七枚青铜鱼符与两枚自行车钢珠的排列阵型。

上帝啊!大副安德森在航海日志里写道:那个东方人浮在太平洋黑潮暖流上,像块被神灵托举的沉香木。当水手们用带铁锈的抓钩捞起他时,发现他左手紧攥的鲁班尺正在盐蚀作用下显现出微电路般的纹路——二十二年后,斯坦福的材料学家才明白这是纳米级别的铜锡合金自组织现象。

船医老约翰取下听诊器时,灰眉毛几乎要飞进秃顶:他的心跳像木匠刨刀刮过红松木!老式水银体温计在42度标记线颤抖,但李长庚的瞳孔在强光手电照射下依然能灵敏收缩——这要归功于漂流期间青铜鱼符持续释放的次声波,恰好与人体细胞固有频率形成共振。

**【太平洋漂流七日·闪回片段】**

第五日深夜,钢珠表面的铜绿开始发光。李长庚在昏迷中看见2年宝山钢铁厂的监控画面:玄策正在档案室用放大镜查看走私钢材的晶相结构,而那份检测报告的开头,正是李长庚今晨刚提交的《金属记忆效应与时空拓扑研究》。

不可思议!首席工程师汤姆森举着热敏纸打印的脑电波图谱,您的神经突触连接方式,就像...就像榫卯结构的量子计算机!李长庚摸着实验室里的硅晶片,想起玄策周岁时抓周抓到的墨斗——那墨斗里的丝线此刻正在他大脑中编织成光纤神经网络。

**1983.5.20 转折时刻**

旧金山湾的夜雾中,李长庚蹲在唐人街后巷修理自行车。他故意用1940年代产的王字牌扳手调整辐条,金属摩擦的火星里,浮现出1998年玄策在自行车厂质检车间调试变速器的场景。当车轴转动发出悦耳的声时,他突然顿悟——这频率与时光机器的超导线圈谐振频率完全一致!

次日清晨的学术报告会上,他用水笔在投影胶片上画出的时空拓扑模型,让整个斯坦福震惊。那看似随意的曲线里,暗藏着苏州园林九曲桥的营造法式,每个转折点都对应着青铜鱼符上的蚀刻纹路。当质疑者要求数学验证时,他掏出的计算器却是儿子玄策1993年用的卡西欧fx-7000G——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正在自动生成黎曼猜想证明过程。

李长庚总是带着秀云缝制的蓝布便当袋,用筷子夹起三明治时,酸黄瓜让他想起苏州酱园的乳黄瓜。某天他突发奇想,用腌菜汁在硅片上蚀刻出比电子束光刻更精细的电路。

他坚持用苏州话口述论文,研究所不得不雇佣唐人街茶馆的说书先生当翻译。直到某天清洁工发现,录音机磁头的运动轨迹竟能自动转译成FoRtRAN语言。

他拒绝穿实验室白大褂,常年套着那件盐蚀出电路图纹路的中山装。保安后来在x光机里发现,衣领处磨损的纤维竟呈现碳纳米管排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