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晌午,铅灰色的云层把七月的天压的极低,呼啸的风裹着沙石砸在办公室的玻璃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齐政委把最后一页需求统计表往铁皮柜上“啪”地一放,“生猪缺口:1200头”“过冬蔬菜:5万斤”的数字被红笔圈了两圈,墨迹还带着刚写上去的温度。
他没顾上喝口桌上早凉透的茶,军绿色的外套下摆扫过门槛时带起一阵风,“小李,先送我去趟市里,何文这事儿我得亲自办!”声音还飘在屋里,人却已经踩着雨往门口的吉普车而去。
轮胎碾过水洼,留下清晰的车辙印记,很快又被新落下的雨点盖住,融成一片湿润。
市供应科,不算忙碌,大概是因为下雨,也可能是待协调的物资有限,想忙也忙不起来。
赵旭东刚把搪瓷缸子凑到嘴边,就听见门被“砰”地推开,齐政委带着一身潮气闯进来。
“赵科长!可算找到你了,我们这边的物资需求表,我给你带过来了。”说着,他把报表往赵旭东桌上一放。
赵旭东掩了掩错愕,“齐政委,送个报表何须您亲自跑一趟!不过,现在也不是报需的时候吧?”
赵旭东没接,先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放,眉头皱成川字。他指尖在桌上轻轻敲着,目光扫过齐政委殷切的目光,语气有些局促:“齐政委,您先别急。现在卡在夏收前,物资正紧缺的时候,要不您再缓缓?等收获结束,我帮您再挪一挪过冬物资的量?”
赵旭东心里苦的跟什么似的,这个时间点,别说是军需,就是供销社里大多的物资都是短缺的,粮食更是凑不齐往日的半数。
齐政委一看赵旭东这张脸就猜了个大概,“不是问你要东西,就是让你帮着把流程梳理清楚。上面的物资,我们有着落!”齐政委没喝茶,将手往清单上的红圈指了指,“这几样,何文那边能增供,但是量比较大,我这边之前没开过先例,所以跟你这边先问个情况。”
赵旭东这才缓了缓心神,只要不是“催债”,都好说。
他伸手拿起报表,指尖在红圈上顿了顿,抬头看向齐政委:“何文?前阵子闹挺凶的何文?她不是干项目的,怎么还能管上养猪?”
外面的雨下得更密了,把办公室的光线压的暗了些。
齐敏书一听这话头,想起之前何文被污蔑的风波,脸色正了正,立马挺起了腰杆:“养猪可是她的本行,她能报上来,心里肯定有谱。别捕风捉影的,让同志心里不痛快。”
赵旭东见齐政委脸色都变了,原先打趣的话终是憋在心里。
“不是我不信,这量也太大了,我们就算帮着协调,全市也调不来这么些个量。更何况这个清单还写了好些个蔬菜,就不是冬天产的,我上哪儿给你整去?地里它也不长啊!”
赵旭东很是为难,东西他都认识,但是全部集中在冬季物资采购批次中,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齐政委一听这话,立马笑了,拍了拍赵旭东的肩膀:“你没见过,不见得何文整不出来!现在百废待兴,咱们思想眼界还是要宽一点。东西你不需要担心,就是手续要搞清楚,别何文把货准备上了,烂在地里,那就太浪费了!”
赵旭东心里直犯嘀咕,何文要真把这批军需供齐了,他还真要高看她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