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较量(2 / 2)

顾月笙没再跟他争辩,只悄悄给小雪递了个眼色两人趁着张工指导施工的间隙,偷偷抽出待安装的管道、两袋密封胶,5根橡胶软管,用记号笔做了标记,塞进了一旁的草垛子里。

当天下午,顾月笙拉着小雪找到何文,把现场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最后掏出那几样材料:“姐,我总觉得他们不对劲儿,表面上态度好,背地里却总在挑我们毛病,我怀疑这次材料也有问题,咱们得送检看看。”

何文接过材料,指尖捏了捏管壁,眉头渐渐皱起:“你们做的对,先别声张,偷偷联系检测机构送检。”

三天后,检测报告出来了。

顾月笙送检的五样材料里,有两样管道厚度不达标,密封胶的粘合强度也低于国家标准,软管的抗腐蚀性也达到既定标准,按照这个比例推算,这次送来的材料里,大概有五分之一存在问题。

“果然!”顾月笙气的拍了桌子,“他们就是故意的!上次发错货,这次又掺了不合格的材料,还想把责任推给我们,必须跟他们算账!”

何文按住他,目光沉沉:“别急,现在不是时候。你先回去,跟村里的施工队说下,把不合格的材料全部换下来,用咱们提前备好的备用材料补上,千万别让厂家的人发现异常。”

她顿了顿,指着桌上的检测报告和那几样有问题的材料:“这些有问题的材料,你找个安全的地方存好,检测报告也复印几分留底,他们现在还以为咱们没发现,等这次重建完成,咱们手里握着材料问题的证据,再加上上次他们‘配送疏漏’的旧账,到时候一起算,让他们想赖都赖不掉。”

顾月笙点点头,心里的火渐渐压了下去。

何文捏着那份材料检测报告,嘴角突然勾起一抹狡黠的笑。

“这伙人,还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何文对着空气嘀咕一句,又从抽屉拿出笔记本,将之前征询会的记录翻了翻。

从一开始发错货,到重建时故意挑设计毛病,再到现在偷偷掺不合格材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亚兴这家厂子是没打算安安分分解决问题,反而像块够破膏药似的,非要再沼气池上继续“做文章”。

她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的转着笔,脑子里已经开始过起了“剧情”:自己这边悄悄把不合格材料换了,等于断了对方用“材料问题”搞事情的路。那他们要是想要在沼气池上动手脚,引起村民恐慌,最后能走的路,恐怕就只剩“人为介入”这一条了。

比如偷偷拧松阀门,又或者在管道上动点手脚,总之得弄出点“意外”,好把责任再推到“管理不当”或者“设计缺陷”上。

“行啊,既然你们这么执着于跟我‘飙戏’,那我也别扫了你们的兴。”何文“啪”地放下笔,眼神透着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劲儿。

她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盯着自己这边出手,与其被动防备,不如干脆配合演出。

不过玩笑归玩笑,何文心里的秤砣分的门清儿。沼气池事关村民生命安全,真要闹出大问题,可不是“演戏”能收场的。

她还是将事情原委跟刘书记透了个底,后面该怎么防范,还要他拿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