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也没托大,指了指图纸上的勘探记录:
“上个月你带着勘探队和乱石村村民踩遍了乱石村的山坡地,哪里能采石,哪里能修渠开荒,哪里能种经济林,连土层厚度都测了三遍,这些记录我之前有帮你整理成册,你拿着册子让当时的村民签个字或者打个手印。可别小看这个册子,你把它拿到陈书记那儿说清楚,拿着证据表示你每个环节都摸的门清。
换了人接手,光熟悉情况就要耽误半个月,再过一个月,就要赶收成,可耽误不起,这是‘实’,他杨镇长总不能说‘不按实际来’吧?”
周正亮眼睛亮了亮,伸手把勘探册子从文件堆里翻出来:“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我之前光想着跟他硬争,倒是忘了还有这茬。”
何文又指着图纸上的民生条款:“光有‘实’还不够,还得占‘理’。你看这项目里关于民生建设起码就有三项:修两条通山的砂石路、建三个蓄水池、帮二十户村民改造危房。”
何文眯着眼笑着说:“明天一早你就去乱石村开村民会,让大家把这些需求写成联名信,一起递交到政府。到时候你就跟陈书记说,村民都认你牵头,要是换了人,他们心里没底,配合度怕要打折扣,咱们干项目不就是为了民生?他杨建功总不能说‘不管村民意愿’吧?”
何文顿了顿,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关键点:“还有,你还得给杨镇长主动‘示个好’,堵他的嘴。”
周正亮这么一听,可是十万个不乐意,“他那个驴脾气,别说示好了,他能觉得我向他示威你信不信!”
何文也不急,娓娓道来:“比如项目里的材料采购、设备采购这块你就切出来给他。这部分既能露脸,又能得些方便,他不会不同意。要是他真的梗着脖子不接,那就是他自己不愿意掺和,往后也没有理由说你‘独断’。”
周正亮越听越觉得靠谱,手指在联名信那栏敲了敲:“村民那边我去说,他们本来就盼着项目快点动,写联名信肯定愿意。至于采购这块,杨建功应该会心动,他一直盯着这块,说不定还真能接过去。
这样一来,我既能专心抓项目落地,又能让他没话说,确实稳妥。”
“还有个细节得注意。”何文补充道,“你递勘探册和联名信的时候,最好找个上会的时候提,别私下找陈书记。把实际情况和村民意愿摆出来,大家都看在眼里,杨镇长就算想反驳,也得顾忌面子,总不能在会上跟所有人唱反调。”
窗外的风把窗帘吹的轻轻晃,何文一口气说完,猛灌了一大口水,用袖子抹了下嘴。
周正亮看着规划图上被何文圈出来的“实”与“理”,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
他拿起笔,在本子上将何文刚才说的,又梳理了几条补充细节,嘴角终于露出点笑:“多亏你帮我琢磨这么细,不然我还真要在这事儿上犯难。这样一来,既能把项目抓手里,又能少不少麻烦,素强的事儿也能更稳妥些。”
何文挠了挠头,把水杯往桌上放了放:“其实我也是想着,项目早点落地,我猪舍的事儿是不是能往前赶赶?”
周正亮刚把何文出的主意在心里捋顺,听见这话便抬眼看他,见何文盯着墙角绿萝那副不自在的样子,当即笑了笑:“多大点事,你跟我绕这弯子。”
“明天我让胡秘书去公社财政所问问,看能不能帮你申请点财政拨款,咱们猪舍扩建也算是集体生产的一部分,说不定能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