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虾米(2 / 2)

何文白天就在这里办公,晚上再回家。

到的时候,冯越海正在开安全教育会,何文也就边忙边等。

梯田开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两天一个层级。这大大超出何文原先制定的项目进度计划。梯田从山脚往山顶修建,边开垦边种植,效率很高。

刘书记忙的是脚不沾地,加紧协调稻种的采购同育种。速度堪堪能互相配合上,暂时没有空窗。

如果后面还按照这个速度,工期能整体缩短三分之一至少。看着刘书记都眼馋。他心里甚至盘算着要不要一气儿把两个山头都给开了,省的来年再捯饬一趟。

可惜被何文直接否了,说是青禾村作为试点,要做样板方案,便于后续在全市推广实施。施工进度、人员配置需要严格记录,不能贪功冒进。如果的确存在可优化的工序,后续再逐步修改方案。

日头渐渐高悬,施工现场逐渐喧嚣,工兵吆喝着,井然有序的开始一天的作业。

“何文同志,你找我有事儿?”会后,冯越海找到何文,怕是有什么急事儿也不敢耽误。

“对的,大海,我想问部队借一条警犬,不知道是否方便。”何文直接说明来意,并将借用警犬的用途和盘托出。

“用警犬搜寻特务?这个肯定可以的。我把这边安排好,就回部队打报告申请!”冯越海很是积极,本来何文的请求就有优先权,更何况还是抓特务的大事儿!

他马不停蹄地将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又同各点负责人叮嘱了一遍才驱车离开。

田埂旁,工兵的身影很是忙碌。有人扛着铁锹,将挖掘出的散土归拢,填补台地边缘的凹陷处;有人弯腰用锄头夯实田埂,手掌磨的发红,仍一遍遍拍打新垒的泥土,确保埂体紧实。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日后防止漏水、坍塌的关键。

偶尔有几个保留的果树立在台地间隙,工兵会特意绕开树干,在根部培上松软的新土,让绿意与梯田共生。

工兵在临时开辟的山道上来回穿梭,用斗车来回装运土方,车轮碾过土路,留下两道深辙。卸下来的土方也没有浪费,一部分被铺在新整好的台地上,用滚轮仿佛碾压,直到地面平整的能映出人影;另一部分则被挑到裸露的坡面上,铺成薄薄一层,为后续种植草木做准备。

何文整天便拿着图纸穿梭在田埂间巡田。从山脚到山腰逐段检查新垒的土方是否紧实、台地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新平整的台地,还要不时的检查判断土壤的保水性能,用水平仪反复测量地面的平整度。

如果在施工时遇到山坡石头多,还要重新测量山体结构,保证梯田蓄水能力的前提下,标注新的施工线。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何文的脚步始终围绕着梯田转。她不是在解决施工难题,就在预防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图纸上的每条线、田埂上的每一寸土,都藏着她对梯田建设质量的较真。

在她眼里,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不只是工程,更是能养活几代人的土地,容不得半点疏忽。

日头逐渐西沉,冯越海才姗姗来迟。车扬起土,将日暮遮上了一层纱幔。

“何文同志!”车在临时驻点停下,刚停稳,就听见大海的声音传来。

冯越海下了车,紧接着,车后座门“哐当”一声。门被拉开,一条黑色的警犬顺着台阶下了车。

大海蹲下身,手掌轻轻按在警犬的头顶,指尖顺着它黑色的短毛摩挲了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