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锦鲤小厨娘:我在古代搞食品加工 > 第73章 玉魄晨炊与冷面煞星的“檐下霜”

第73章 玉魄晨炊与冷面煞星的“檐下霜”(1 / 2)

屋檐下那盏琉璃灯笼,在寒夜里静静地燃烧了一宿,直到天光微亮,烛火才渐渐熄灭,琉璃罩上凝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苏晚栀清晨推开屋门时,第一眼便看到了那盏灯,以及灯旁那捆码放整齐的新柴。心头那股暖意,便如同灶膛里即将燃起的火苗,驱散了冬晨的寒意。

她小心翼翼地将灯笼取下,琉璃罩上的霜遇到她掌心的温度,迅速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她用手指轻轻擦拭干净,将灯笼妥善收好。这盏灯,于她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件照明之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无声的守护。

外婆也醒了,气色比昨日更好,甚至能自己慢慢坐起身。看到苏晚栀在收拾灯笼,老人脸上露出慈祥而了然的笑意,却并未多问,只是温和地说:“今儿天冷,熬点热乎的粥吧。”

“哎,好。”苏晚栀应着,手脚麻利地开始生火做饭。她用厉战送来的新柴引燃灶火,火苗“噼啪”作响,带来融融暖意。又从空间里取出最新鲜的玉魄米,加入空间优化的红枣、桂圆,熬了一锅补气血的暖粥。粥香混合着柴火的烟火气,弥漫在小小的灶间,充满了平淡而真实的幸福感。

伺候外婆吃完早饭,苏晚栀将院子打扫干净。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隔壁。那扇院门依旧虚掩着,门楣和屋檐上也结了一层薄霜,在晨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显得格外冷清。他……昨夜后来回来了吗?伤势如何?那盏灯笼和柴火,是他何时放下的?一个个疑问在她心头盘旋。

她想起他离去的背影,想起他眉宇间的疲惫,心中便是一紧。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做点什么。她用空间里新收的玉魄米,混合少量磨细的银脉草粉(希望能对他的伤势有益),又加入切碎的姜丝和空间优化的红糖,精心烙了几张温中补血、驱寒暖身的姜糖米饼。饼胚在锅里煎得两面金黄,散发出诱人的焦香和姜糖的甜辣气息。

她用油纸包好还温热的饼,走到隔壁院门前。看着那扇虚掩的门,她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敲了敲。

“叩、叩。”

声音在清冷的晨光里传开。

院内……一片寂静。没有脚步声,也没有回音。

他……不在?还是没醒?

苏晚栀的心微微沉了一下。她等了一会儿,正准备将饼放在门口石阶上,眼角的余光却瞥见,门内的地面上,似乎……放着一小堆东西?

由于门虚掩着,她能看到院内一角。只见靠近门内的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样东西:一捆新鲜带着泥土的……冬笋?笋壳上还沾着晨露和霜痕;还有一小堆黑亮亮、散发着松木清香的……松塔?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

冬笋……松塔……

苏晚栀的心猛地一跳!这……这又是他放的“回礼”?他是什么时候出去的?竟然一大清早就去挖了冬笋,捡了松塔?他……他的伤不要紧吗?

担忧瞬间涌上心头。她再也顾不得许多,轻轻推开那扇虚掩的院门,走了进去。

小院内比以往更加整洁,角落的柴薪堆得整整齐齐,那匹黑马不在厩内,显然主人早已出门。只有地上那捆冬笋和松塔,静静地诉说着主人曾归来又离去的痕迹。

苏晚栀蹲下身,拿起一个松塔。松塔个头不大,鳞片紧闭,散发着浓郁的松香。冬笋更是鲜嫩,还带着山间的寒气。她想象着他在寒霜未消的清晨,独自进山挖掘采摘的情景,心头酸涩不已。

她将油纸包着的姜糖饼,轻轻放在了冬笋旁边。想了想,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前几天晒干的空间野莓和薄荷叶,包好,也一并放下。希望这饼和茶饮,能帮他驱散一些寒意,缓解伤势。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环顾了一下这个冷清得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气息的院子,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绪。她轻轻退了出来,将院门重新虚掩好。

回到自家小院,阳光已经升高,檐下的霜渐渐融化,滴落下来,如同离人的泪。苏晚栀开始准备茶楼需要的点心,手下忙碌,心思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