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呵呵,或许吧!朱元璋的圣旨上内容是封我为征西大将军,赐号常胜侯,统领两万西宁卫。”杨文涛冷笑一声说道。
二人不解,杨文涛从怀里掏出一封密函,那封密函保存的相当良好,宣城纸、徽州墨,一看便是贵人之物。
杨文涛小心翼翼的打开纸张,李木鱼、李潜凑上前去,只见上面的字迹潇洒豪放、刚劲有力。
《文涛卿亲览》:
近岁以来,朕着力铲除宵小之辈。张、王、李、赵四族仗势妄为,目无王法,已由朕亲下命令彻底勘灭,其族中财产尽数收归官府,余孽亦已肃清,此等处置,正是对乱臣贼子的惩戒,以儆效尤。
如今西海一带寇乱频发,侵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卿主动请缨领兵前往征讨,这份忠君忧国之心,朕已全然知晓,甚为欣慰。不过,卿的家小与族中亲眷皆在中原,能远离兵戈纷扰,本是一大幸事。卿在外地只管安心平定叛乱,无需挂念后方。
族中的老幼衣食所需、田宅生计诸事,朕自会命人悉心照料,断断不会让他们受半分委屈。
卿此番前往,当奋力破敌,平定寇患。朕在京中,既期盼着前方传来捷报,也期盼着卿能不负朕的信任,更不负家中族人的殷切期盼。
西海的民心亟待安抚,防务更是需要长久稳固。卿平乱有功,又深谙边地事务,朕反复思量,现下令命卿永镇西海,统辖当地军民。
待边庭彻底安宁,有了合适的后继之人,再商议卿的归期,这乃是关乎社稷的重托,非卿不能担当。
纸张之上,威胁之意尽显。
“唉!此计只怕是我第一次找到此人时他便已经想到,等我山穷水尽之时,再以利相诱,以威相逼,怪不得此人能打下江山,当真可怕至极。”
杨文涛脸上的表情全是怅然,随后话锋一转又道:“不过相比那四家,我杨氏一族已足够幸运,那四家虽比我杨家稍显弱小,但也算的上赫赫有名的士族,不料仅仅一年时间便被朱元璋收拾的一干二净!”
“那后来呢?”二人继续问道。
“后来胆巴亲率大军倒与我打的有来有回,不过他能撑的住,可我却撑不住!”杨文涛眼睛里寒光一闪说道。
朱元璋只许兵马,不许物资,如果长时间打下去,纵使如杨氏的家底,也耗不起两万大军的军需粮草。
想通此事后,杨文涛当即决定主动出击,暗杀首脑,只要对方群龙无首,自然能轻易取得胜利。
于是杨文涛便许以重利,一波接一波的刺客派了过去,哪知这些人全都不见了踪影,其中有两名还是江湖中有名的高手,离道境仅差一步,杨文涛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过他现今也无可奈何,因为那两名高手他自认不是对手。
又过了几日,这一夜杨文涛巡防回到帐内,正打算休息时,突然发现他的帅案上竟悄无声息的出现了一封信,杨文涛警惕的观察着四周,发现地下并无脚印,叫来看门的两名亲随询问了一番,也无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这一惊让杨文涛冷汗直流,一时间睡意全无,杨文涛打开那封信,发现署名正是胆巴,对方约他明夜子时前往西海湖一聚,并示意他不必担心,自己会孤身一人。
杨文涛反复斟酌,发现胆巴似乎并无杀意,可自己若孤身一人前去恐怕不是这和尚的对手,于是他便开始了紧急部署,两万人马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