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张显宗,朕念及你在朝堂为官多年,亦算有些许苦劳。现命你即刻收拾行囊,速速赶赴河南府商县走马上任去吧!”朱元璋满脸怒容,目光如冰般寒冷彻骨,冷冷地扫视着在场的诸位大臣。一时间,原本那些想要开口之人,被朱元璋这凌厉的眼神一扫,霎时鸦雀无声,一个个都不敢再轻易出声。
张显宗仿若遭受了晴天霹雳,整个人失魂落魄,半晌之后才回过神来,面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着缓缓跪倒在地,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臣……谢主隆恩!”
站在一旁的朱允炆见此情形,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张显宗为人正直,此番绝非有意冲撞,眼见自己的皇祖父如此动怒,他心急如焚,刚欲开口替张显宗求情,却不想朱元璋猛地伸手拉住了他,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打断道:“若是再无其他要事禀报,那今日就到此为止,退朝吧!”说罢,朱元璋转身拂袖离去。
朱允炆本想安慰一番程显宗,这时云奇突然凑到他耳边轻声道:“陛下叫您过去。”
朱允炆向众人投去歉意的眼神后便匆匆离去,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黄子澄经常出入国子监,他与程显宗情谊深厚。
此时,黄子澄一脸茫然地凝视着程显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懊悔。面对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他竟心生怯意,未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此刻想来,他不禁暗自悔恨不已,心中暗暗责备自己当时为何会如此懦弱无能。
但正是这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黄子澄痛定思痛,他在内心深处立下誓言:今生今世定要成为一个忠贞不二的君子,坚守正道,绝不再像那些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小人。
李潜此时已经被戴上了枷锁,投入了死牢之中。
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李潜神色黯然,心中满是苍凉,却并无太多畏惧。
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宛如一幅幅古老而明晰的画卷,在他心头徐徐铺展。犹记得幼年时,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研读手中书籍;待到农耕时节,他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那份劳作,而后继续埋头苦读。寒冬里,寒风凛冽刺骨,他会借着雪地反射的微弱光线,艰难地辨识着书上的文字,全然不顾身躯正遭受严寒的侵袭。炎炎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他却依旧毫不畏惧那烈日的炙烤,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浑然不觉,一心只想把知识刻印在脑海。
彼时的他,心中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金榜题名!一方面欲以此告慰双亲的在天之灵,使他们得以含笑九泉;另一方面更是希冀有朝一日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曾经,这个美好的梦想屡屡在他的梦境中浮现。他仿若看到自己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荣归故里,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与赞誉。但命运却总是喜欢戏弄人,而今所有的希望皆已破灭,一切又回归到最初的起点,甚至更甚于前,因为此刻的他还面临着丧失性命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