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师弟此行可还顺利?”一尘大师口念佛号,缓缓开口道。
“幸得佛祖保佑,和尚不辱使命,只是花施主曾言……”一空和尚欲言又止,眉宇间尽是愁苦。
“师弟还请明言!”一尘大师淡淡说道。
“花施主用梅花易数算出,扬言三年内天下必生大乱!我与青道友本不大相信,但……”接着一空和尚便将路上遭遇告知了方丈。
只听一尘大师叹息一声,皱眉道:“我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暗淡无光,北方的七杀星倒颇为明亮。我辈学佛之人,一为普渡众生,二为修成正果,少林寺乃是千年古刹,更是天下表率。师弟万不该卷入这场风波之中,如今想要脱身也是万难!”
“师兄为何这样说?”一空和尚知他这位师兄武功虽不如他,但佛法深厚,从不轻易开口。“师弟请看。”只见一尘大师面色凝重地从怀中缓缓掏出那卷明黄色的圣旨,小心翼翼地将其递到一空和尚面前。
一空和尚双手合十,接过圣旨,然后轻轻展开,目光专注地逐字逐句通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的眉头越皱越深,仿佛看到了极为棘手之事。
许久之后,一空和尚才读完了整道圣旨,他徐徐抬起头,面上流露出一抹苦笑与无奈,叹息道:“朱元璋实乃一代雄主,此捧杀之计用得可谓绝妙。如此一来,我们已然身陷两难之境,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不知师兄可有应对之法?”
一尘大师微微摇头,眼眸中闪过一抹忧虑之色,只见他白眉一轩,淡淡地说道:“无计可施。不过,师弟你需谨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尽量减少杀戮,凡事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一空和尚闻听此言,面色瞬间变得凝重肃穆,他再次双手合十,朝着一尘大师深鞠一躬,肃然回应道:“和尚明白,请师兄安心,和尚绝不会因个人喜恶而毁了这千年古刹!”
“和尚善哉!”一尘大师眼中一丝悲悯之色闪过,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祥和与安宁。
重庆府内,白云观屹立于山巅,四周云雾似轻纱般袅袅缠绕。参天古柏郁郁苍苍,枝叶繁茂;青石小径曲折蜿蜒,宛如一条灵动的游龙。殿堂红墙碧瓦,庄重而典雅,飞檐上悬挂的铜铃于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一方池水宛如明镜般平静无波,桃花花瓣悠悠飘落,在水面漾起丝丝缕缕的涟漪。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天边的云朵相接相融,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香烟袅袅升腾,诵经声悠悠传来,在这宁静祥和的氛围中,仿佛能将人心的尘埃尽数涤荡。
青冥子立于山下,时而哭泣,时而狂笑。朱元璋的那道圣旨已然昭告天下,他自是知晓。他本是出身白云观的一名小道士,因适逢天下大乱,手持三尺青锋毅然下山,欲荡平世间不平之事,盼以此扬名立万。
怎料却屡战屡败,在北平府的一座破庙里,他亲眼目睹几个穷凶极恶之徒玷污了一个小姑娘。他挺身而出,怎奈武功低微,被那几人打得奄奄一息。待到次日那几人离去,他上前查看,却发现那姑娘早已香消玉殒。他怒叱神像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姑娘惨死,为何不传授其绝妙道法,让他来扫平人间冤屈之事。盛怒之下,他抄起地下石头猛地砸向神像,却不料这一砸竟让他挣脱桎梏,仅一夜之间武功大进。而后他追上那几人,将其斩杀。从此之后,他再不敬神佛,不入道观,无法无天,肆意妄为。
回顾往昔,青冥子立于山巅,任狂风肆意吹乱他的发丝与衣袂。须臾,他昂首发出一阵狂笑,笑声在山谷中回响,似是要将这世间所有的愤懑与无奈尽皆倾吐。
遥想昔日,那个初入江湖、踌躇满志的少年,曾立下远大的抱负!然世事无常,岂料,自己多年苦苦追寻却始终无法实现的梦想,竟会因朱元璋的一道圣旨而如此轻易地达成。
此时,青冥子的目光缓缓移向远方的白云观。此道观承载了太多他的回忆,往昔在此,他度过无数日夜,研习道法,修身养性。而今,当他再度直面这座熟悉的道观时,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步履也变得格外沉重。
最终,青冥子终究未能鼓起勇气迈入那扇大门。或许是惧怕面对往昔的自己,又或许是对莫测的未来感到迷茫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