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的过着,马上就到清明节了。
在坪村,家家都在包纸钱,割上坟的纸条。
上坟的纸条是用白纸、黄纸、蓝纸割成十五公分长、五公分宽的纸条,上面用硬币打上钢印。
在上坟的那一天,拿割好的纸条用手指头戳在坟上的土里。
这样一来,家家都要提前准备,只有福平没有准备。
自从去年过年福平决定不再给先人烧钱后,福平现在决定连坟都不上了。
在他的认知里,祖先就应该保佑子孙后代,他不求祖先保佑子孙大富大贵,只要能平平顺顺的就行。
可他的祖先让他断子绝孙,如今让侄儿家破人亡。
有了这样荒唐而无奈的想法,这样一来,福平和先人岂不是就成了仇人了,福平自然就不给先人烧纸钱,不上坟了。
福平就是这样一种人,想的事总是和常人不一样,要想改变他的想法,除非事情按照他想的来,否则,打破头也不松口。
他就是一个既倔强又执着的一个人。
福平为何把家里的一切都归结在他家的坟里呢!
这就是一种农村封建传下来的思想,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人们往往把自己家的穷日子和子孙的出路寄托在祖坟里。
这样才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比如说在看坟地的时候,阴阳会说:
“这个地方将来会出一个当官的。”
“这个地方将来人丁兴旺!”
“这个地方将来财旺!”
阴阳先生说的这些话,有时候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都不同程度的灵验。
祖祖辈辈传下来,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所以,福平这一辈子,就记得阴阳先生说他们家族大房缺女人,而且灵验了。
有了这些因素,福平能有些样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正常的。
清明节的这天早上,在县城当官的侄子刘强强回家上坟来了。
刘强强自从吃上公家饭后,他把祖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每年过年他不回家,但是每年清明他必回来上坟。
当刘强强来到家门口后,发现大门锁着,屋里没人。
现在还不到地里忙的时候,人都去了哪里,他有些纳闷。
就在这时候,福平带着刘阳的儿子从羊场回来了。
福平老远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二侄子刘强强。
刘强强问:
“大爸,我爸妈呢!我哥的娃你咋带着。”
福平看了一眼强强,生气的说:
“你问你爸妈干啥,我们死了都和你没关系!”
刘强强听到这话,他也生气了,他说:
“你们一个个对我这样是干啥呢!”
福平说:
“干啥你不知道,你还是这家里的人不,你看到没有,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带大的。现在能干了,就不认这个家了,”
福平生气的指责刘强强,又和他带着的侄孙子比较着。
刘强强一脸无所谓的说:
“这个家这样子怪我吗?还不是我哥闹腾的!”
福平听到刘强强这样说,一个很温和的人也来气了,他转过身骂道:
“你就不该回来,你爸妈去新疆找你哥了,现在,你哥死活不知道,你爸妈死活也不知道,你还在这里划分责任,你赶紧走,这一家人的死活和你没关系。”
刘强强一听,父母为了他哥不远千里去了新疆,现在大爸又指责他,所有的人都把矛头对准了他。
这个没良心的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想着一家人都偏向哥哥,不待见他。
心理已经扭曲了的强强,产生了对哥哥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