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刘阳和他一样,因为阴阳说过,大房头的子孙都费女人。
后来刘阳和鲁娟结婚了,但是他心里装着的事从来没有放下过,一直悬着。
如今,侄儿有了娃,他也有了侄孙子,在他看来这件事过去了。
他心里装了几十年的心事也该放下了。
自从弟弟放弃了父母亲人后,刘阳经常带着妻子回家。
他不想让父母大爸为这件事伤心,也不想让村里人说闲话。
虽然弟弟的这件事保密的很好,但是时间一长,难免会有人知道。
村里人常说:
“根田看着养了两个有本事的儿子,大儿子靠贷款做生意,二儿子不回来,不管老两口了,有什么用!”
人心都是隔着肚皮的,过得好了,难免会有人嫉妒,仇恨。
就在一家人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高兴的时候。
刘福平的二弟刘福田来了。
刘福田在他大(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就去了樊村做了上门女婿。
刘福田和福平一样,跟他大(父亲)学了木匠。
刚来樊村的时候,家里就两个人,一个七十多岁的岳母,一个他的妻子樊银花。
家里只有一间厨房,樊银花和母亲两个人就睡在厨房的炕上。
福田被他大(父亲)送到银花家里,连口饭都没吃,就回去了。
福田看着家徒四壁的家庭状况,心里凉了大半截。
可是命运已经把他推到了这里,那就得认命。
摆在眼前的事,得先盖一间房,总不能三个人都睡在一起吧。
所以就有了弟兄三个为了分他大(父亲)栽的树,闹翻的情况。
那个年代,每天挨着饿,还要去干活。
自从刘福田来了以后,虽然还是吃不饱,但是比以前好多了。
后来,子女都出生了,也包产到户了,地都分了。
樊村地多人少,分的地也自然多。
但是好多地都离村特别远,而且地还不好。
庄稼的收成也自然不行,全靠每年多种些地块,凭着地多才能有些收成。
当时孩子都小,劳力只有刘福田和妻子樊银花两个人。
孩子多了,吃饭的人也就多了。
为了能养活家里人,刘福田天不亮出门,回来就大半夜了。
在这样强度的劳动下,福田硬是累出了一身病。
他的大肠头总是掉出来。
后来,大儿子也大了,能帮上忙了,手里也有点钱,就买了两头骡子。
由于儿子长年跟着他种地,累成了驼背,二十多岁的人,看着像四十岁。
后来改革开放了,他和福平一样,重操旧业,干起了木匠。
把大儿子留在家里种地,他带着二儿子走家串户当起了木匠。
从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大儿子的条件本来是说不到媳妇的。
可是由于刘福田和二儿子有手艺,能挣钱,难事也就变成容易的了。
大儿子很快说下了媳妇,这个媳妇长的还可以。
一开始虽然不愿意,但是她听父亲话,只能答应了。
后来,二儿子也成亲了,女儿也嫁人了。
本来想着他的大事都完成了,现在也有了孙子。
可谁能想到,老了老了,要被赶出家门了。
现在,已经没办法再待下去了,他只能来寻求哥哥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