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全部开完会的人走后,刘阳又回过头来,找到了张厂长的办公室。
张厂长看到刘阳,他立刻就知道,刘阳肯定是为销售积压的挂面而来。
不是张厂长太过于看好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
而是刘阳在销售上确实有过人之处。
一年以前,他利用发往县城的班车,这种捎货的方式,打开了县城的销路。
他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厂里的一些老规章制度,和一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打破了混吃等死的观念。
从去年开始,厂里的挂面就出现了滞销的局面。
这是因为厂里面有规定,五十件货才能算是批发,才能开出单子。
而且只和国营的粮油铺子以及供销社的商店合作,从来不和私人合作。
可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工商户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
而供销社和国营的粮油铺已经面临着没有顾客的局面。
导致只和公家打交道的挂面厂,生产的挂面也出现了滞销。
每个行业,从来都是市场说了算。
这样一来,个体工商户开的商店和粮油店,拿不到挂面厂的好挂面,只能从那些小作坊开始进货。
而能拿到挂面的国营粮油铺子和供销社,没有顾客。
就造成了能拿到的卖不掉,拿不到的销售好的矛盾局面。
刘阳说服了张厂长,改了制度,只要打电话就发货。
也改了以往不和个体户打交道的死规矩,一件起发。
而且是早上打电话,下午就发货的原则。
而当时的汽车站,早就改制成了私营的了。
私营企业讲的是效益,自然就很顺利的达成了意见。
这样一来,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边发货,县城只要等着在车站接货,而且不用个体户来回跑,班车司机就把钱带回来了。
可是,这时候市场经济发展的飞快,一天一个样,稍微改变的迟一点,就会错过市场的这趟列车。
这不,才一年的时间,这种模式就已经不行了,被市场给淘汰了。
这都是老规矩束缚带来的效应。
总是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
只要有好的营销手段,就得开会研究,得层层往上报,再一层一层往下传达。
到了可以实行的时候,人家个体和私营的模式已经变了几次了。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说了算。
老板晚上睡觉,想到一个好主意,第二天马上就实行,
可国营的不行,就算领导有好的主意,没有上面的指示,他是不敢实行的。
总是跟不上趟的国营企业,也就干脆不跟了,反正干和不干都拿一样的工资。
张厂长面对厂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想的是,无论什么办法,只要把这些库存的挂面销售出去,粮食局就会再给厂里拨一批面粉和经费,厂里就可以重新生产了。
张厂长问刘阳:
“你是不是有好的办法!快说。”
刘阳说:
“我是这样想的,到外地去看看,用面粉换挂面的方式,彻底解决咱们厂里的难题!”
张厂长急切的问:
“怎样个换法!”
刘阳说:
“外地的一些国营的面粉厂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面临着面粉滞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