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馍上学的人,之所以能咬牙坚持,正因为背后都有一位勤劳善良支持的人。
有的用粗糙却温暖的双手,蒸了一锅又一锅馒头。
她们在灶台前揉碎星辰,将面粉发酵成希望,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饱含着扯不断的牵挂与熬不尽的心血。
燕南和燕北的背后,是福平叔对她们无私的支撑。
他们都用佝偻的脊梁护送孩子前行。
她们用无声的母爱或者无私的善良撑起一片天地,成为每个寒门学子求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背馍上学,永远是寒门学子穿越黑暗、走向光明的不竭动力。
高二,转到市区新学校上学后,燕南和燕北的书包里,再也没有馍的踪影,可生活里处处都藏着它的影子。
每天忙碌着,只为别人着想的福平,自从侄儿刘阳去了市里,他每天总是惦记着。
毕竟娃娃还小,在外面能不能吃饱穿暖。
他总是想到自己小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出门在外给人家做活的时候受的那些罪!
侄儿刘阳虽然不是他的儿子,可从不到两岁就和他睡在一起了,十多年来,两个人从来没有分开过。
两个人的感情比父子还要深,猛然间不在了,他心里始终放不下。
几天后,村里的刘保正回来了,福平忽然有一个想法,就是跟着刘保正的车,去市里看看侄儿。
这天中午,福平走进了弟弟根田家,他对根田说:
“我想跟着刘保正去看看娃!这几天你先把牛羊照看一下!”
虽然两兄弟为了供燕南和燕北上学的事,两个闹掰了。
但是听到哥哥要去看自己的儿子,他也就默许了。
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弟媳妇吴小霞听到后,她因为想儿子的缘故,流着泪说:
“下午我点油饼你给娃带上,不知道娃在外面有没有吃的!”
福平说:
“要做就多做点,别舍不得,没有油了我上面窑里还有!”
说完,福平就起身往外走!
吴小霞说:
“我在做饭,吃了再走!”
可福平只是说:
“我吃过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福平就起来了。
他从他的木箱子里取出来了三百元,装在口袋里。
把口袋的纽扣系好,还不放心,又摸了摸口袋,这才放心的提着油饼出发了。
来到刘保正的车跟前,刘保正还没有来,他就站在那里等着。
天刚刚亮,刘保正来了,
“你来这么早干啥!”
“我怕你等我,所以就来早了!”
“你手里提的是啥!”
“嗷!娃的妈给做的油饼,给娃带的!”
“你们真是乡里人,娃吃的比你们好!那么大的个国营挂面厂,能饿着!”
说着,刘保正就上车了,福平也赶紧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