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迁坟。”
可是刘老汉知道,房头的人多,其他房头都好好的,迁坟的事,那根本就商量不通。
但是为了子孙后代,他得在他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给解决了,不能把坏事留给子孙。
他也明白,如果他哪一天死了,迁坟的事就更麻烦了。
他把三个房头的老弟兄都叫到一起,
他说:
“都还记得埋大(父亲)的时候,阴阳说过的话吗?”
几个老弟兄都没有说话,一人一杆旱烟锅,都在抽着烟,
屋里要不是四处漏风,早就被烟熏的留不住人了。
其实他这几个老弟兄都知道,大哥说的意思,
只是这件事没有发生在他们家里,谁愿意折腾呢!
刘老汉看到没一个人说话,他继续说:
“我想迁坟,这件事关系到每一家,现在你们家里没发生,这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要是都发生了,那就晚了!”
当刘老汉说完迁坟后,大家一致不同意,争吵了半天,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刘福平看到他大为了自己的事愁的不行,他给他大说:
“大,我的事你就别再管了,主要是咱家里穷,和坟有啥关系呢!”
这话一出,气的他大就是一巴掌。
虽然到了不该打儿子的年龄了,
但是在那个年代,不管儿子多大,父亲还是会打。
刘老汉气的说:
“你知道什么,坟不好,就是把你累死,也赶不到人头前!”
无奈穷苦的年代,人们只能把一切希望全寄托在迷信上,这也是活着的精神支柱。
慢慢的,刘老汉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有时候会口里和鼻子里流血。
家里的条件有限,再加上医疗条件,只能硬扛着了。
结婚一年多的三儿子,媳妇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刘老汉老两口更急了。
他有时候在想:“这坟是不是让我断子绝孙呢!”
再着急也是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
可就在这时,有个好消息,刘老汉的大女婿告诉老汉说:
“我们镇上,有个女的,让婆家不要了,现在正到处找婆家呢!”
刘老汉赶紧告诉大女婿,让务必把这个亲事说成。
经过大女婿的努力,这门亲事有了希望。
女人的娘家也是着急,只要彩礼一到,立马就让把人接走。
那个年代,被人退亲是特别丢人的事,娘家为了钱,也是出于无奈。
凑齐彩礼后,就把人接了过来。
这个女人叫王彩娥,比刘福平小五岁。
王彩娥个子不高,但是长的那叫一个清秀。
两个辫子一直掉到屁股上,
经过上一任婆家的抛弃,王彩娥对刘福平特别的好。
两个命苦的人,都特别珍惜,只要刘福平干活回来,她总是用心的伺候,端茶倒水。
这让刘老汉对坟的事有些怀疑了。
老两口整天乐的是合不拢嘴,慢慢的也就不想坟的事了。
两个媳妇对他们二老是言听计从,从来不顶嘴。
虽然都没有怀孩子的迹象,但是最起码有了往好处发展的迹象。
可好景不长,半年后,王彩娥腿开始疼了,
起初,刘福平以为是平常的腿疼,就给买了止疼片。
可越到后来,就越严重,甚至有时连走路也成了困难。
刘福平就去找了村医,医生告诉他说:
“可能是沾了凉水,把腿渗了,吃几副中药就没事了。”
抓来中药后,刘福平每天都按时把药熬好,端给王彩娥!
可王彩娥的病还是不见好,而且腿部开始溃烂。
这让刘福平更加着急了,他和他大(父亲)商量后,决定带着去县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