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垂暮权倾 > 第260章 北境新象,归途之问

第260章 北境新象,归途之问(1 / 2)

时光荏苒,距离昆吾山圣窟那场惨烈决战,已悄然过去五载。五年,足以让许多事情改变。

曾经的镇北王府,如今已俨然成为楚涵国北境乃至整个王朝实际上的权力与革新中心。

萧衍并未接受摄政王之位,而是选择留在北境,通过整顿官吏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实行府兵制加强军队建设等雷霆手段与怀柔政策并济,成功地将北境打造成铁板一块,并以此为基石,将改革的春风吹向楚涵国的更多角落。

在王都废墟上重建的朝堂,经历了柳党清洗与太子被废的剧痛后,皇帝萧桓似乎也倦怠了权术倾轧,对萧衍在北境乃至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种种“新政”采取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

或许,他也看到了那场邪教之祸背后潜藏的更深危机,明白唯有革新,才能让这古老的国度焕发生机。

北境,龙城(原镇北王都)。如今的龙城,早已非昔日单纯的军事重镇。

宽阔平整的水泥道路取代了泥泞的土路,四轮马车驰骋其上,效率远超以往。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货殖繁盛,来自天南地北的客商汇聚于此。

城东,矗立着一座由苏郁亲自规划、集诊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惠民总院”,其内不仅有名医坐诊,更培养着大批懂得基础卫生、护理与新型医药知识的学徒,其管理模式与医疗理念,正悄然重塑着人们对生老病死的认知。

城西,则是规模宏大的“格物院”,这里汇聚了各地能工巧匠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书人。

院内不仅研究改进农具、水利器械,更依据萧衍(或者说,他灵魂中秋初霁那部分)提供的模糊思路与草图,尝试着对纺织机、冶炼技术进行革新。

尽管尚未诞生颠覆性的“蒸汽机”,但生产效率已显着提升。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也开始以“杂学”、“匠术”的名义,在特定圈子内悄然传播。

农业上,得益于佟萱姿当年留下的生机余韵(那株被移栽至王府暖阁、如今已长成一尺多高、通体莹润的“翡翠萱草”似乎有着微妙的影响)以及“劝课农桑司”推广的选种、施肥新法,北境连续数年丰收,仓廪充实。

夜色下的王府书房,灯火通明,却不再有昔日的肃杀与紧张。萧衍放下手中关于南方试行新税法的奏报,揉了揉眉心。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融合后的灵魂赋予他佟远山的沉稳与秋初霁内敛的锐气,眼神愈发深邃,似能洞穿世情。

苏郁端着一盏参茶,轻盈地走了进来,轻轻置于他面前。

她褪去了几分昔日的清冷与谋士的锐气,多了几分女主人的温婉与沉静,眉宇间,偶尔仍会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忧思。

“还在忙?韩将军报来的军制改革条陈,我已看过,大体无碍,只是细节还需斟酌。”苏郁在他身旁坐下,很自然地拿起另一份文书。

萧衍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有你在,我省心不少。”他顿了顿,目光掠过书房一角,那盆在夜明珠柔和光线下泛着淡淡生机的翡翠萱草,声音低沉了几分,“只是,偶尔会觉得……这一切,像是一场过于真实的梦。”

苏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神柔和而复杂。

她知道萧衍指的是什么。这五年来,他们携手创造了眼前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功业,甚至……拥有了彼此血脉的延续——他们三岁的儿子,萧煜,小名安安,此刻正在隔壁安睡。

幸福、责任、成就,宛如坚实的土壤,让他们深深扎根于此。然而,根扎得越深,那个潜藏在灵魂深处的问题,便越是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