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向东方初升的朝阳,金光洒落山野,轻叹一声:“但愿此行,顺遂无灾。”
……
玄门避世,不染凡俗,这是自古传下的规矩。
可红尘如海,波澜暗涌,纵然不愿涉足,仅在边缘游走,也难免被卷入其中。
既然立身于世间,便无法真正脱离尘网。
因此,多数修道门派都会设两处基业:
一处为外门,不传根本大道,不授炼丹秘术,门中弟子更像是雇工,按月领薪,专司处理世俗事务;另一处则为内门,隐于山林,清净修行,不见于世人眼中。
丰城乃一方重镇,百万人烟,市井繁华,而茅山便矗立于城郊之外。
山顶之上,殿宇巍峨,雕梁画栋,整座山壁被凿成层层石阶,蜿蜒而上,直通峰顶楼阁。
石阶上来往行人络绎不绝,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不止丰城市民,方圆百里内的乡民百姓,每逢节庆皆来此焚香祈福。
此刻,石梯之上,缓缓行来一对男女。
男子身穿素净白袍,面容俊朗,眼神温润,眉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气息,仿佛久别故地,心绪微动。
女子一袭古风白衣,背负一柄莹白玉剑,容貌清雅脱俗,宛如画卷中走出的仙娥。
“这便是茅山?”白柔柔环顾四周,忍不住惊叹,“果真是名门大派,这般兴旺!”
她自幼居于内门,偶有外出,也不过是在附近村落短暂停留,何曾见过如此盛景?
“这只是外门罢了。”苏荃脚步未停,“专管俗务,自然人来人往。
内门则清幽得多,这些年不少弟子奉命下山除祟,反倒比你们诸葛家还冷清几分。”
两人边走边谈,已穿过山顶的殿群,来到后方一座僻静偏殿。
此处并不对外开放。
门前早有一位身着道袍的老者等候,见苏荃到来,拱手行礼:“苏真传!”
“王监院。”苏荃亦还礼,“我需返回内门,这位是诸葛青风前辈的亲传弟子,白柔柔。”
老者姓王,名友道,乃茅山外门监院。
“大真人早已交代,言真传午时一刻必至,分秒不差。”王友道瞥了眼墙上的钟表,指针恰好落在正午十二点十五分。
“后山阵门已启,请真传通行。”他抬手作请,随后转身离去。
身为外门执事,若无召令,不得擅入内门禁地。
苏荃微微颔首,随即带着白柔柔由偏殿后门而出,踏上一条幽静小径。
小路尽头,赫然矗立着一座八卦形的石台。
此刻,石台上密布的古老符文尽数燃起幽光,最终在空中凝聚成一道流转着微芒的虚幻门户。
门旁伫立着两名身披古铠、手执长戟的身影,额心贴着镇魂符纸,静默如雕像。
这是道兵!
确切地说,是当年茅山祖师飞升前所布下的守门灵将,实力可敌合道境的大能修士。
唯一的限制在于,他们无法踏出内门半步,只能守护此地,寸步不离。
察觉到苏荃的气息,两位道兵缓缓收戟归位,分列门侧,姿态恭敬。
白柔柔心头一紧,下意识躲到苏荃身后,战战兢兢地跟着他跨过那道光门。
一步穿过,仿佛越过了尘世与秘境的界限。
眼前豁然开朗——连绵数十座青峰如龙脊起伏,每座山顶皆建有一座巍峨殿宇,屋瓦泛着温润宝光,宛如星辰镶嵌于山巅。
山脚下的湖泊清澈见底,时常有庞然巨影穿梭其间。
那些影子形似巨蟒,却生有双角,蜿蜒游动时搅动湖水翻涌。
“那是……蛟?”白柔柔睁大双眼,望着水中七八条翻腾嬉戏的庞大身影,“你们竟连这种存在也豢养?”
蛟者,修至圆满可化蛟龙,再进一步,即为真龙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