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身处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现那份烟火气。
他知道,自己带来的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团聚的方式,一种包容的态度——正如火锅能容纳各色食材,大秦也能包容各族百姓,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在这片土地上相融共生。
沿途经过巴蜀境内的首个镇域配套区,赢欣随始皇一同下车视察。
只见镇域的商业街已然成型,墨家改良的商铺整齐排列,巴蜀本地的商户与移民百姓并肩经营:有的卖新鲜的菌菇、竹笋,有的卖手工编织的竹篮,有的卖自产的花椒、茶叶,还有的开起了简易的食铺,售卖当地的特色小吃。
学堂里,巴蜀孩童与移民子女一同读书,书声琅琅;医馆里,双语医官正在为百姓问诊,秩序井然。
“父皇你看,”赢欣指着镇域的农市,“巴蜀的移民百姓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开始利用本地的食材谋生。
这里的菌菇、竹笋鲜嫩可口,正是‘火锅’的绝佳食材;花椒辛辣醇厚,是红汤的灵魂;还有这鲜鱼、豆腐,都是涮煮的上佳之选。”
始皇点头赞许:“新政推行以来,巴蜀的变化不小。
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各族子女能同窗共读,这便是朕想要的天下。
看来,此次南下,果然不虚此行。”
车队继续前行,抵达巴蜀郡治所后,郡守早已率领官吏、乡贤等候在城外。
寒暄过后,始皇直奔主题:“朕此次南下,一来察访新政,二来,听闻巴蜀有一种名曰‘火锅’的美食,想亲口尝尝。
不知郡守是否知晓?”
郡守闻言,面露难色:“回陛下,臣在巴蜀任职多年,从未听过‘火锅’之名。
或许是乡间村落的小众吃法,臣即刻派人去打探!”
赢欣适时说道:“郡守不必着急。
儿臣梦中所见,‘火锅’的做法并不复杂,或许我们可以自行尝试。
只需请铜匠打造一口中间带隔的铜锅,再备上骨汤、花椒、辣椒、菌菇、肉片、菜蔬等食材,便可一试。”
始皇笑道:“好!
便依欣儿所言,即刻安排!”
郡守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城中最好的铜匠,按照赢欣的描述,打造鸳鸯铜锅。
铜匠们虽从未见过这般样式的锅具,但在赢欣的现场指导下,很快便领会了要领——将铜锅中间用铜板隔开,两侧分别留口,方便添加汤底。
与此同时,官吏们也分头采购食材:从农户家中买来肥猪里脊、鲜鱼、豆腐,从山中采来新鲜的菌菇、竹笋、野菜,从商户手中买来上好的花椒、辣椒、姜片、红枣,一应俱全。
傍晚时分,郡府的庭院里,篝火燃起,鸳鸯铜锅架在炭火之上。
一侧倒入慢熬了一下午的骨汤,放入菌菇、红枣、葱段,汤色渐渐变得清亮醇厚;另一侧放入牛油、花椒、辣椒、姜片,小火慢熬,很快便香气四溢,热辣的气息弥漫在庭院中。
始皇与群臣围坐四周,看着铜锅中的汤料渐渐沸腾,眼中满是期待。
赢欣拿起薄如蝉翼的肉片,轻轻投入红汤之中,肉片在汤中翻滚片刻,便由红变白。
他夹起肉片,蘸上用盐、醋、蒜泥调好的酱料,递到始皇面前:“父皇,尝尝看,这便是梦中红汤的滋味。”
始皇张口吃下,麻辣鲜香的滋味瞬间在口中炸开,暖意顺着喉咙直入腹中,连日巡视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他眼中闪过惊喜:“好!
好一个热辣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