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推行‘入学零门槛、补助全覆盖’政策,凡大秦百姓,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族属、不分贫富,皆可免费入学,且享受多重补助!”
扶苏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过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他接着详细解释道:“对于孩童学员,我们实行全日制入学制度,不仅管吃管住,还会提供丰富的学习用品。”
说到这里,扶苏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学堂为孩童提供免费的三餐,早餐有麦粥、麦饼,午餐有粟米、蔬菜,偶尔还会有肉,晚餐则是杂粮和汤品,这样的饮食安排既能保证孩子们的营养需求,又能让他们品尝到各种不同的食物。”
在住宿方面,扶苏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学堂设有集体宿舍,每间宿舍住四至六人,床铺整洁干净,还配备了被褥和洗漱用品,让孩子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最后,扶苏强调了学习用品的发放:“每月,学堂都会为孩子们发放简体字课本、毛笔、墨块和纸张,这些都是免费的,无需学员家庭承担一分钱!”
扶苏的目光扫过全场,他看到人们脸上露出惊喜和期待的表情。
他知道,这些措施将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扶苏并没有忘记那些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他深知这些孩子面临的困难更多,因此特别提到:“针对偏远乡村的孩子,我们会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童,学堂还提供往返学堂的交通补助,或安排接送车马!”
“成人学员:夜校与短期班学员,发放学习补贴!”
扶苏道,“农夫、牧民入学,每月补贴三斗粮食;商人、工匠入学,减免一成商税或徭役;士兵入学,记军功、优先晋升;异族学员,额外发放生活补助(如衣物、生活用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润疆的牧民学员,学堂还提供临时毡房,方便他们放牧间隙学习;东拓的渔商学员,学堂调整夜校时间,避开捕鱼、经商旺季!”
“女子学员:额外享有‘巾帼补助’!”
扶苏道,“为鼓励女子入学,除常规补助外,女子学员每月多发放一匹布料、一盒针线;
学成后若从事教学、农科推广、医疗等工作,优先录用,薪资较同岗位男性高一成!
岭南的百越女子学员,因擅长纺织,学堂还与吕雉左相的商贸馆合作,收购她们的手工织品,让她们‘上学能学技、放学能赚钱’!”
他举例道:“润疆的异族孩童阿郎,父母双亡,学堂不仅免费管食宿,还给他提供冬夏衣物,如今他已能识一千字,还学会了简易的农具维修,计划毕业后加入农科推广队;
咸阳的贫困女童小翠,家里靠父亲打零工为生,学堂的补助让她不用操心生计,专心学习,如今已能背诵《农科实用手册》,还能帮着家里记账!
“第五点:简体汉字普及:全域覆盖,成效显着!”
扶苏举起一本《简体字普及报告》,“五年间,通过学堂教学、教材推广、官吏示范,简体汉字在全国的普及率大幅提升,成为大秦的通用文字!”
“识字率统计:”扶苏道,“全国百姓平均识字率从五年前的不足三成,提升至如今的五成七!
其中孩童识字率达七成二(入学孩童基本能识五百字以上),成人识字率达五成一,异族百姓识字率达三成八,女子识字率达三成三!
关中核心郡县识字率达七成五,西拓郡县达四成二,东拓郡县达四成五,较往年均翻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