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拓第二军团:稻田养鱼、水渠绕营,岭南无饥馑
秦道向南延伸,越走越湿热,岭南的瘴气弥漫在林间,胡亥用袖子扇着风:“二十二弟,忍忍,第二军团的‘稻田养鱼’,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刚到第二军团营垒,校尉钟离恒就带着将士们在水渠边忙碌,营垒周围的稻田里,鱼群游动,稻苗青青,一派江南景象。
“公子欣!俺们这是‘稻鱼共生’!”
钟离恒指着稻田,“农科的小张说岭南湿热,种普通麦产量低,俺们就改种水稻,还在稻田里养鱼,鱼吃害虫,鱼粪当肥料,水稻亩产3石,鱼亩产200斤,今年军团的粮和肉都够吃,还接济了周边的百越部落!”
胡亥凑到田埂边,伸手摸了摸水:“这还是俺帮着联系的润疆农夫,他们会种水稻,教了军团和部落的人,以前百越部落靠打猎,冬天就断粮,现在跟着种稻养鱼,粮仓堆得满满的,上个月还送了3万石稻给军团!”
一个百越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赶来,手里捧着饱满的稻穗:“公子,大秦的稻种好,鱼也好,俺们部落现在不用饿肚子了,还能给娃上学堂,都是军团和胡亥大人的功劳!”
胡亥笑着说:“首领客气,俺们还帮你们修了水渠呢!”
顺着钟离恒指的方向,一条宽阔的水渠绕着营垒和部落延伸,墨家造的水车正源源不断地把河水引入稻田。
“这是胡亥大人带着预备队修的‘环营水渠’!”钟离恒道,“既能灌溉稻田,又能防瘴气,水渠里的水经过草药过滤,喝了不生病,去年岭南闹瘴气,俺们军团和部落没一个人病倒,全靠这水渠!”
预备队队正吴忠上前:“修水渠的时候,胡亥大人跟着墨家工匠学图纸,还教俺们用青石铺渠底,防漏水,现在水渠能灌溉5000亩稻田,部落的百姓都说这是‘救命渠’!”
公子欣走到水渠边,看着清澈的水流:“以农安部,以水防瘴,第二军团把岭南的湿热劣势变成了优势,比西征军团的保温畜棚更有特色。”
钟离恒笑着说:“这都是胡亥大人的主意,他说西征靠寒,岭南靠水,得因地制宜,俺们还在水渠边种了艾草,既能驱蚊虫,又能当饲料,一举两得!”
东拓第三军团:南洋通商、商票跨海,舟楫通万里
离开岭南,秦道直通海边,第三军团的营垒就建在港口旁,船只往来不绝,船上插着“大秦商贸”的旗帜,装满了岭南的鱼干、胶东的海带,还有南洋的宝石、香料。
“二十二弟,这是东拓最热闹的地方!”胡亥指着港口,“第三军团守南洋商道,护商的同时,还跟着商队去南洋拓土,现在大秦的商票,都能在南洋的城邦用了!”
校尉赵昂迎上来,身上带着海风的咸味:“公子欣,胡亥大人,俺们第三军团,靠的是‘舟楫为马、商票为符’,半年来护送南洋商队60支,安全率100%,没丢过一件货物!”
公子欣看着远处的大船:“南洋风浪大,还有海盗,你们怎么保证安全?”
“靠这个!”赵昂指着船上的投石机,“墨家造的舰载投石机,能扔50斤的石头,去年遇到海盗袭扰,俺们用投石机砸沉了3艘海盗船,
海盗们再也不敢来了,而且胡亥大人帮俺们在南洋城邦设了商票兑换点,现在南洋的商人都用大秦商票交易,说比金银还方便!”
胡亥掏出一张商票:“二十二弟你看,这是专门给南洋印的商票,上面有海浪的暗纹,用透光镜能看到‘海’字,假票根本仿不出来,上个月俺去南洋,还看到城邦的首领用商票买大秦的纺织机!”
商队首领陈老板从船上下来,捧着一箱南洋宝石:“公子,赵校尉和胡亥大人护着商道,俺们去南洋再也不怕海盗了,而且商票能直接用,省去了兑换金银的麻烦,这箱宝石,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赵昂笑着推辞:“陈老板,你生意好,大秦的商道才能通万里,这是你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