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岭南的雾气弥漫,宛如轻纱般笼罩着大地。
太阳尚未升起,一切都显得朦胧而宁静。
阿海早早地起了床,他划着竹筏,缓缓地朝着鱼塘中心驶去。
竹筏上,堆放着刚刚编织好的鱼篓,这些鱼篓是他为今天的丰收季特别准备的。
水下,草鱼欢快地游动着,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
水花溅落在阿海的粗布衫上,仿佛给他的衣服镶上了一层银边。
今年,岭南的鱼塘迎来了大丰收。阿海的这 10 亩鱼塘预计能收获 2000 斤鱼,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
而整个岭南地区的鱼塘加起来,总收成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2000 万斤,比去年整整翻了两倍!
正当阿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一阵呼喊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阿海哥!收鱼喽!俺们来帮忙啦!”周渔划着农科的巡逻船,快速地向阿海驶来。
船上,装满了电子秤和泡沫鱼箱,显然是为了方便称重和装运鱼儿。
周渔兴奋地对阿海喊道:“刚从互助社那边得到的消息,今年全岭南一共收了 2000 万斤鱼呢!
这可够咱们老百姓每个月都能吃上一次鱼啦,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有过年才能尝一尝鱼的鲜味啦!”
阿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熟练地将渔网撒向池塘,仿佛在进行一场期待已久的游戏。
渔网刚刚沉入水底,他立刻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拉力,这让他的笑容更加灿烂。
“可不是嘛!”阿海兴奋地说道,“去年我这池塘才收获了 800 斤鱼,全都卖给郡市了,自家孩子只尝过一次鱼干的味道。
今年可不一样啦,我估计能收获 2000 斤呢!
我打算留 20 斤自己吃,剩下的都卖给商队,肯定能赚不少钱!”
正当阿海兴奋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时,阿梅挎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
竹篮里装着刚刚烙好的玉米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阿海哥,今天能不能卖给我一条鱼呀?”
阿梅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家孩子上次吃了你做的炖鱼,就天天吵着还要吃。
现在政策好,每个月都能吃一次鱼了,所以我也敢给孩子买了。”
“当然可以啦!”阿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他提起刚刚捞上来的草鱼,这条鱼足足有两斤重,看起来非常肥美。
“给你算便宜点,5 钱一条,拿回家炖着吃,保证新鲜得很!”
阿海热情地说,“农科的小张说,这鱼里有蛋白质,孩子吃了能长得壮实,可比光喝粟米粥好多啦!”
阿梅满心欢喜地接过鱼,脸上的笑容像绽放的花朵一般灿烂,她高兴得合不拢嘴:“哎呀呀,以前俺们岭南的老百姓啊,一年到头都难得能吃上一次鱼呢!
那时候,鱼塘本来就少得可怜,而且鱼苗的存活率也特别低,所以想要吃鱼简直比登天还难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