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草’字,”小巴图指着课本上的字,认真地说道,“这是‘棚’字。以后你们来我们草原,我就可以给你们当翻译啦!”
工匠们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小巴图手中的课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们纷纷跟着小巴图念起了这些新学的字,虽然发音还不太标准,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
就在这时,储草棚的建造工作刚刚完成,一辆辆装满了防腐盐的马车缓缓驶进了草原。
这些盐是从巧成城运来的,专门用于保存新鲜的牧草。
公子欣亲自指挥着牧民们,将鲜草切成一段段的,然后均匀地撒上盐,再仔细地搅拌均匀。
最后,牧民们把拌好盐的鲜草堆进了新建的储草棚里。
“这样储存的牧草,就不会发霉啦,”公子欣耐心地解释道,“等到冬天,我们把这些草拿出来喂羊,小羊羔们就能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
牧民们听了,都对公子欣的方法赞不绝口。他们按照公子欣的指导,认真地完成了每一个步骤,确保牧草能够得到最好的保存。
老哈试着拿了一把盐渍牧草喂小羊,小羊立刻凑过来吃,他笑着对公子欣说:“谢谢您啊公子欣!
以前冬天俺们总怕羊饿死,现在有了储草棚和盐渍法,再也不用愁了!”
解决了储草的问题,公子欣又去了云中郡市,王二的摊位前围满了顾客,他正忙着给牧民称海带,看到公子欣,赶紧喊:
“公子欣!您看,郡市的人都爱买海带,要是小路修好了,草原的牧民肯定也喜欢!”
公子欣走到摊位后,帮着王二整理海带,对周围的商贩说:“大家还有啥难题尽管说,比如进货、摆摊遇到的麻烦,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卖布的赵掌柜凑过来说:“公子欣,俺想进些百越的织锦,可商队从岭南过来要走一个月,
织锦运到郡市就有点受潮,能不能在中途设个烘干的货栈?”
“这个主意好!”公子欣立刻记在本子上,
“让互助社在岭南到云中郡的中途设三个烘干货栈,用墨家的热风炉烘干货物,保证织锦、海带这些干货运到后不受潮。”
赵掌柜高兴得直拍手:“要是能这样,俺每月能多进两批织锦,郡市的百姓也能买到新鲜的岭南货了!”
夕阳西下时,公子欣站在云中郡的驰道边,看着墨家工匠开始测量修小路,牧民们在储草棚边喂羊,郡市的商贩们忙着整理货物,心里满是踏实。
随行的吏员问:“公子欣,下一站去哪?”
公子欣望着远处的草原和郡市,笑着说:“去河西郡,听说那里的农户反映灌溉难,
咱们去看看能不能用墨家的水车帮他们解决,大秦的民生问题,得一个一个解决,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马车再次启程,草原上的储草棚在夕阳下闪着光,郡市的灯火渐渐亮起,老哈和牧民们还在挥手,小巴图举着课本喊:
“公子欣,下次来俺教您认匈奴文!”
公子欣掀开帘角挥手,心里清楚,巡境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
让大秦的每一片土地上,都能有牧民安心养羊、商贩踏实做生意、孩子开心读书,这样的大秦,才能真正实现“民生提质,天下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