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45章 秋收盘点:西域波斯麦收500万石,够10万军吃一年

第245章 秋收盘点:西域波斯麦收500万石,够10万军吃一年(1 / 2)

润疆的秋阳把流沙农站的晒场镀成了金红色,波斯麦的秸秆堆成连绵的小山,

麦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连空气里都飘着醇厚的麦香。

张小三踩着木梯爬上最高的麦垛,手里攥着布尺量高度,

笔尖在账本上飞快滑动:“王大伯家五亩,亩产六石二斗;

阿木家三亩,亩产五石八斗;

马大叔家四亩,用了堆肥和曲辕犁,亩产六石五斗……”

晒场中央,墨家造的“脚踏脱粒机”还在“吱呀”转动,

农户们排着队送麦捆,脱好的麦粒装进麻布口袋,每袋都要过秤,

司秤的秦军校尉李越攥着红笔,在“西域秋收账册”上一笔笔登记,

墨痕很快被风吹干。

“小三,北边牡丹姑娘的盐碱改良田算完没?

那二十万亩可是重头戏!”

陈农官踩着麦糠走过来,布靴上沾着金黄的麦壳,

手里还拿着牡丹刚送来的测产单,纸角都被汗水浸湿了。

张小三翻过账本,指着最末一行:“陈农官,算完了!

二十万亩改良田,平均亩产五石,光这儿就收了一百万石!

加上其他农站的四百万石,总共五百万石整!”

“五百万石!”

李越手里的秤杆“当”地砸在石秤上,声音都发颤,

“这可是够十万大军吃一年的量!

去年西域总产才一百五十万石,今年直接翻了三倍还多!”

晒场上的农户们瞬间炸开了锅。

王大伯扔下手里的木叉,

凑到账册前,手指在“五百万石”上反复摩挲:

“俺没看错吧?

这数比俺这辈子种的麦加起来还多!

开春时俺还怕盐碱地改不好,堆肥不管用,现在真是做梦都笑醒!”

阿木抱着刚过秤的麦袋,激动得语无伦次:

“俺在安息时,三亩地收六石麦就谢天谢地了,

现在三亩收十八石,还能换大秦的铁锅、彩布!

俺要给爹娘写信,让他们赶紧来润疆,这儿的地太养人了!”

一、账册背后:农墨同心的丰收密码

陈农官把账册摊在晒场的木桌上,周围立刻围满了人。

他用树枝指着账册上的数字,声音洪亮:

“大家看,这五百万石不是凭空来的——牡丹姑娘改良的二十万亩盐碱地,贡献了一百万石;

咱们推广的麦糠堆肥法,让每亩增产一石,多收了八十万石;

墨家送来的曲辕犁、风车水车,让开荒面积多了两百万亩,多收了三百万石;

还有天驷城的苜蓿喂壮了耕牛,让翻地效率提了一倍,这才凑齐了五百万石!”

“可不是嘛!”

曹平扛着一把磨损的曲辕犁走过来,犁铧上还沾着黑土,

“开春时俺们送了五万具曲辕犁到西域,光流沙农站就用了三千具,

以前四匹马拉不动的盐碱地,现在两匹马就能耕,一天开五亩地不成问题!”

牡丹挤进来,手里拿着一把草木灰:

“还有这草木灰!

去年盐碱地亩产才一石,撒了灰、挖了截碱沟,

今年亩产五石,马大叔家的地还超了六石!

这都是大家一起试出来的法子!”

马大叔摸着胡子笑起来,露出豁牙:

“俺得谢谢陈农官教的堆肥法!

麦糠拌羊粪发酵五天,撒进地里比生粪强十倍,

麦苗长得比别人的壮半截,今年多收了六石麦,够俺家吃半年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英布军团的周兰骑着马赶来,

甲胄上还带着波斯湾的沙尘:

“陈农官!

陛下让俺来取军粮,听说西域收了五百万石?

够俺们第一军团吃三年了!”

陈农官笑着点头,指着旁边的粮囤:

“周校尉放心!

已经装了五十万石,用墨家的密封粮袋封好,防潮防鼠,明天就能装车送往前线。

剩下的四百五十万石,一部分留着给北境董翳的预备队,

一部分给赢侈商队当补给,还有一百石留种,明年扩种!”

周兰跳下马,抓起一把麦粒放在嘴里嚼了嚼,眼睛发亮:

“这麦比关中的粟米还筋道!

士兵们吃这麦饼,打仗都有劲!

以前西击安息,军粮得从咸阳运,路上损耗三成,现在西域就地取粮,省了多少事!”

二、农户的“丰收账”:从温饱到富足

晒场上,农户们也在算自己的“小账”。

王大伯把刚领的“种粮补贴”——两石粟米倒进粮囤,对着老伴念叨:

“今年波斯麦收了三十石,补贴两石,总共三十二石,

除了自己吃,还能卖十石,换一口巧成城的铁锅,

再给孙子买本秦字课本,让他跟着小三学认字。”

阿木的账更热闹,他刚用五石麦换了两头羊,还订了一台墨家的脱粒机:

“明年俺要种十亩地,用曲辕犁耕、风车水车浇、堆肥法施肥,

肯定能收六十石麦,换四头羊,再盖间新土房,娶个媳妇!”

西域归附的伊不拉欣首领带着族人来取经,看到满场的麦垛,

又听了农户们的“丰收账”,对着陈农官鞠躬:

“陈农官,求您教俺们种波斯麦、堆肥、改良土地!

俺们部落有五十万亩荒地,要是能收这么多麦,再也不用靠打猎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