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也笑着说:“在安息,俺们都是靠天浇水,
遇到旱天只能看着苗死,要是早有这水车,也不用饿肚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风车水车成了试种田的“宝贝”——白天靠风吹,水管不停抽水;
晚上风小,小李师傅又改良了“脚踏水车”,几个人轮流踩,照样能灌田。
张小三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查看麦苗长势,
记录浇水次数,手册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三月初十,浇两桶水,苗高一寸;
三月十二,风大,盖骆驼刺,浇三桶水……”
有天夜里,突然下了场小雨,张小三担心麦苗被淹,
冒雨跑到田里,却看见王大伯和阿木已经在田埂上挖排水沟了。
“小三,你放心,俺们守着田呢!
这波斯麦是好种子,可不能让水淹了!”
王大伯的声音在雨里传得老远,张小三心里暖烘烘的,也跟着挖起沟来。
三、长势喜人:麦穗饱满,农夫盼丰收
初夏的润疆,试种田的波斯麦长得比人还高,
金黄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风一吹,麦浪翻滚,连空气里都飘着麦香。
陈农官特意从咸阳赶来,蹲在田里搓出一粒麦粒,
放在嘴里嚼了嚼,笑得眼睛都眯了:
“小三,好样的!
这麦粒比安息的还饱满,一亩最少能收五石,比粟米高五倍!”
王大伯拉着陈农官,指着麦田里的风车水车:
“农官大人,这全靠小三和这好设备!
以前俺们种粟米,累死累活才收一石,现在坐在田埂上看风车转,
就能收五石,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小李师傅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个新的水车图纸:
“陈大人,俺们又改良了风车,能抗大风,还能储存水,
以后就算没风,也能用水库里的水浇田!”
西域归附的农夫们也都围过来看,阿木摸着麦穗,激动地说:
“俺要写信给安息的家人,让他们也来润疆!
这里有好种子、好水车,还能吃饱饭,比在安息强十倍!”
张小三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刚从学堂毕业时,他还担心自己不懂种地,
现在不仅种出了高产的波斯麦,还帮润疆的农夫解决了缺水难题。
他从怀里掏出手册,在最后一页写道:
“润疆试种成功,波斯麦一亩收五石,风车水车管用,农夫欢喜。”
四、推广盼未来:粮安润疆,助力二五计
试种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润疆,周边农站的人都来流沙农站学习,
张小三成了“小老师”,教大家怎么播种、怎么用风车水车,
王大伯则教大家怎么防风沙、怎么改良沙地,
小李师傅忙着组装新的水车,农站里热闹得像过节。
陈农官给咸阳写了奏折,里面说:
“润疆波斯麦试种成功,亩产五石,风车水车可推广,
年内计划扩种两千亩,润疆粮储可增一万石,能养活五千人。”
嬴政看到奏折,立刻下旨:“墨家工坊加造风车水车,
农科站派学生赴各农站教学,务必让润疆百姓都种上波斯麦,吃上饱饭。”
秋天收割时,试种田的波斯麦收了整整一百石,
张小三和农夫们一起打麦、磨面,用新麦粉做了麦饼,
分给农站的人、墨家工匠,还有周边的西域部落。
阿木捧着热乎的麦饼,对张小三说:
“小三兄弟,明年俺们部落也种波斯麦,
还要学做水车,让润疆的沙地都变成良田!”
张小三望着远处正在安装的新水车,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
这只是润疆农作革新的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波斯麦、更多的风车水车,
还会有陈农官说的“占城稻试种”,润疆会变成大秦的“西部粮仓”,为二五计的“粮安大秦”添上最坚实的一笔。
风又吹过麦田,麦垛旁的风车缓缓转动,
水管里的清水流淌,映着农夫们的笑脸。
张小三握紧手里的播种手册,仿佛看到了明年润疆的景象:
无边无际的波斯麦田,风车随处可见,百姓们忙着收割,
再也不用怕风沙、怕缺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这,
就是他想要的润疆,也是大秦二五计里,最温暖的“粮安”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