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雪下了三天三夜,克鲁伦河沿岸的驰道被厚达三尺的积雪覆盖,连杂交耐寒马的蹄子都陷进去半截。
赵括站在粮道起点的了望台上,看着堆成小山的粮车犯愁——
项羽的第二军团正在贝加尔湖以南与匈奴左贤王对峙,
每天要消耗五千石粮草,可前几天派出去的运粮队,
因为雪太深,粮车陷在半路,光是冻死的马匹就有二十匹,
损耗率高达5%,气得项羽在军报里把笔都折断了。
“赵校尉,再不想办法,前线就要断粮了!”
军需官老王跺着冻得发麻的脚,手里的账册被风吹得哗哗响,
“昨天的军报说,项将军已经开始让士兵们减半口粮了。”
赵括没说话,眼睛盯着雪地里孩子们拉的冰橇——那是当地鲜卑部落的孩子,
用几块木板钉成的简易冰橇,上面坐着大人,在雪地里滑行得飞快。
他突然一拍大腿:
“有了!
老王,你让人把所有粮车的轮子拆下来,换成木板!”
老王愣住了:
“拆轮子?那粮车咋走?”
“用木橇!”
赵括指着那些孩子的冰橇,
“把木板钉成三尺宽、五尺长的木橇,粮袋放在上面,用马来拉,雪地里准能走!”
他转身对身边的士兵喊,
“去叫木工营的弟兄,把巧成城送来的预制木板全搬出来,
按这个尺寸钉木橇,越多越好!”
士兵们面面相觑,一个来自关中的老兵嘀咕:
“木板哪有轮子结实?
万一在雪地里散架了,粮食不就全埋雪里了?”
赵括听见了,没动气,反而笑着说:
“张大哥,你去试试就知道——雪厚的时候,轮子陷进去动弹不得,木橇接触面大,反而稳当。
再说,巧成城的木板是用铁榫卯拼的,比你家的门板还结实。”
一、木橇巧制:铁榫卯拼板,雪上如履平地
木工营的士兵动作飞快,半天时间就钉出了两百辆木橇。
赵括特意让人在木橇底部钉上薄薄的铁皮,又在铁皮上涂了层猪油(防雪冻住),
然后亲自跳上一辆装了十石粮的木橇,拍了拍拉橇的杂交马:
“走!”
马一发力,木橇在雪地上竟真的滑了起来,虽然比平时的粮车慢些,但稳当得很,连陷都没陷进去。
老王看得眼睛都直了:
“乖乖,还真能走!
赵校尉,你这脑子咋长的?”
赵括跳下来,指着木橇的构造解释:
“看见没?
木橇宽三尺,压强分散了,就不容易陷进雪里;
底部的铁皮滑,涂了猪油更滑,马拉着省劲;
最关键是用了巧成城的铁榫卯,木板拼得严丝合缝,
就算在雪地里颠,也散不了架。”
他正说着,鲜卑部落的首领拓跋烈带着几个族人来了,
看到木橇,忍不住用秦话夸:
“这玩意儿比俺们的冰橇厉害!
能拉这么多粮,赵校尉真是聪明!”
赵括笑着递给他一块肉干:
“拓跋首领,想不想帮大秦运粮?
每拉一辆木橇,给你们半石粟米,还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