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适配:老战法搭新工具,北拓更顺民心
“光靠老将经验还不够,得让新大秦的技术,帮草原‘活’起来。”赢欣将巧成城、天驷城的技术方案递到三位老将手中,每一项都贴合北境实际:
1. 畜牧技术:让匈奴牧民信服
- 天驷城调“杂交耐寒马”2万匹、“细毛羊”20万只,给归附部落当“示范畜”——杂交马能扛-35c严寒,比匈奴马耐冻;
细毛羊年产毛30斤,是匈奴羊的2倍,牧民见了便知“秦法优于旧俗”;
- 派500名农科学生,跟在王翦大军后,教牧民“牧草青贮法”(鲜草晒干密封,冬季喂畜),去年润疆用这法子减少9成牲畜死亡,草原推广后,牧民再不用怕冬雪绝牧。
2. 基建技术:让移民安心扎根
- 巧成城造“简易水坝”(预制砖筑,5日完工),在呼伦贝尔的“海拉尔河”“伊敏河”各建10座,既能灌溉牧草,又能给牧群供水,避免匈奴“断水困敌”;
- 润疆城的“砖构件窑”加班赶制“暖炕模块”,运到草原后直接拼装,移民住进砖房,冬天炕火一烧,比北境军屯的营房还暖和——章邯已算过,5万户移民的住房,3个月就能完工。
3. 民生技术:让民心快速归附
- 李老三的医官队带“冻疮膏”20万份、“退烧药”10万份,跟着章邯的后勤队建“流动医馆”,免费给牧民和移民看病,教他们“煮沸饮水”“勤晒被褥”,减少疫病;
- 扶苏派“草原学堂”200所,用简体字教牧民孩子学算术、认秦字,课本里印着“马群跟着秦旗跑,牧草围着秦屋摇”的歌谣,白起看了笑:“比老秦的军歌还接地气。”
三、老将齐心:补北境之憾,筑大秦牧仓
部署定妥那日,三位老将在殿外共饮马奶酒,白起握着王翦的手:“老哥,四十多年前咱一起打燕军,如今又能一起拓北境,值了!”
王翦笑着点头:“这次要让呼伦贝尔,变成大秦的‘北境粮仓’,不辜负陛下和赢欣的信任。”
章邯则在一旁核对后勤账册,补充道:“我已让北境军屯准备好麦种,等移民到了,先种一季春麦,让他们有粮吃、有盼头。”
赢欣看着三位老将的背影,对嬴政道:“老秦将星在,北境就稳了。
他们懂北境的寒,懂匈奴的习性,更懂怎么让百姓不遭罪——这是西征军团比不了的。”
嬴政望着北方,远处的长城烽燧隐约可见:“是啊,大秦的江山,是这些老弟兄打下来的;
如今拓北境、补遗憾,也得靠他们。”
三个月后,前线捷报频传:
- 白起率轻骑夜袭克鲁伦河,烧了匈奴10座粮库,俘虏2000人,匈奴左贤王部的30个部落,次日便派使者归附;
- 王翦率军进驻呼伦贝尔,牧民牵着牛羊、捧着哈达迎接,老匈奴首领摸着“杂交耐寒马”,用生硬的秦话喊“大秦好”;
- 章邯的后勤队已迁5万户移民入草原,暖炕砖房、医馆学堂陆续建成,移民们在草场种的春麦,已冒出嫩绿的芽。
赢欣收到王翦送来的“呼伦贝尔第一束新麦”时,正陪着赢泽在阿房宫看工匠铺琉璃瓦。
小家伙抓着麦叶,往嬴政手里递:“爷爷,麦!长!”嬴政接过麦叶,放在鼻尖轻嗅,笑着对赢欣道:“你看,老秦的将、新秦的技、百姓的盼,凑在一起,就没有补不了的遗憾。”
呼伦贝尔的风,正吹着大秦的玄鸟旗,带着牧草的清香、马群的嘶鸣、移民的笑声,汇入大秦北拓的长歌。
而章台殿的三位老将,用他们的经验与热血,正将前世华夏“北境无牧仓”的遗憾,一点点酿成今生大秦“牛羊满草原”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