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赢侈的时候,他正悠然自得地把玩着吕雉送给他的商票,那上面的数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着他的目光,让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数字的敏锐洞察力。
赢欣在一旁笑着说道:“二哥在天驷城的时候,就懂得‘以马换粮、以毛换布’这样的生意经了。而且啊,去年他还帮吕雉打通了西域的商路呢!光是马群交易这一项,就赚了整整百万钱啊!这可比那些老商人还要精明呢!”
赢侈微微一笑,似乎对赢欣的夸赞并不在意,他只是淡淡地说:“大秦的商业现在太分散了,各郡的商队都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这样下去,很难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赢欣提议,“让二哥任‘大秦商令’,整合全国商路,管商票、定商税、推‘丝路互市’,再从技校选些懂算术的学生当助手,保准商税再增三成。”
赢侈眼睛一亮,当即放下商票:“我早想把安息的香料、罗马的亚麻布全引进来!定让大秦的商队,跑遍四海!”
嬴政抚掌:“你这脑子,就该管商业,让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养兵、养民。”
其余几位公子也各有安排:擅长医术的赢恪,派去太医院协助编《大秦养生经》,管全国医馆;
精通匠艺的赢拙,去巧成城当“百工监”,协助曹参研发新器;
熟悉畜牧的赢恒,去天驷城帮赢侈管马种培育——每一项安排,都贴合他们的特长,没有丝毫勉强。
“你们看,”赢欣拿起案上的琉璃碗,指着碗底的阿拉伯数字,“这碗是巧成城的工匠造的,工匠是技校出来的;碗里的葡萄,是润疆新户种的;
连咱们喝的马奶酒,都是蒙嫣改良的——大秦要的,不只是读圣贤书的才,更是会种地、会打铁、会经商、会治病的才。”
他提高声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农家子弟当农官,让工匠子弟当百工监,让商队伙计当商令——只要有本事,不管出身,都能为大秦做事,这才是大秦该有的样子!”
嬴政望着眼前的子嗣们,有的摩拳擦掌想干一番事,有的低头思索如何做好手头活,连赢泽都似懂非懂地拍着小手,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
他端起酒杯,对众人道:“赢欣说得好!大秦的未来,在你们身上,更在千千万万会干事、肯干事的百姓身上。
今日家宴后,各就其位,好好干——别让朕,更别让大秦的百姓失望!”
暖阁里的笑声漫过窗棂,与御花园里传来的“五禽戏”练习声混在一起。
赢欣看着扶苏研究民生账册、胡亥规划下一轮巡视路线、
赢侈盘点商路图,忽然想起西疆的晨光——那里的新麦该入仓了,牡丹和英布定在等着他回去。
但此刻,他知道,咸阳的这场家宴,不仅为始皇分了忧,更为大秦的未来,埋下了“人尽其才”的种子。
这颗种子,终将和西疆的麦、天驷的马、巧成的器一起,长成支撑大秦万里江山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