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城外的孔雀河畔,冰层刚融了一角,露出底下碧绿的水。三辆青布马车停在渡口,蒙嫣、牡丹、吕雉正与赢欣道别,车辕上的玄鸟旗被早春的风拂得轻颤,像在数着离别的话语。
“真要走了?”赢欣望着车帘里打包好的账簿、农具图谱和工坊模具,语气里带着不舍。年节里短暂的相聚,刚让帐内的炭火暖透了心,转眼又要各赴东西。
吕雉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手里还捏着商税账册的副本:“咸阳那边催得紧,新迁来的流民要登记,商队要调度,再晚了怕误了春耕。”她抬头笑了笑,“放心,你交代的‘商路通西域’,我准保让楚地的绸缎、关中的铁器,顺着驰道往巧成城流,像孔雀河的水一样,断不了。”
牡丹抱着半袋新麦种,是润疆城试种成功的“耐寒三号”:“农桑的事我记着呢。回咸阳就找农家的人,把西域的青稞和关中的粟米杂交,育出更耐冻的新种;再让各郡农官来定远学堆肥法,开春就往润疆城推广——保准今年的亩产,比去年再增两成。”
蒙嫣最后上车,手里的火炉模具还带着余温:“技艺学堂的事,我会盯着。墨家的人已答应来巧成城,公输家的子弟也愿来学制车、造弩,我回去就备齐工具,三月内让他们西迁。对了,你要的‘折叠式连弩’图纸,我让工匠改了三版,放在车座下,记得看。”
赢欣点头,目光扫过三人,忽然正色道:“有几件事,得再叮嘱你们。”
一、百业并举:商农技建,创新为要
“吕雉,你主商,”赢欣看向楚地商队的方向,“西域的玉石、羊毛,要多往关东运,换回盐铁、丝绸;同时在咸阳、临淄设‘西域特产铺’,让老秦人知道西域的好——商路活了,人流、物流自然就来了。记住,商税要轻,但账要清,不许欺客,更不许压价,让西域人觉得‘跟大秦做生意,值’。”
吕雉应道:“我已让曹参的侄子在咸阳开了第一家‘西珍铺’,摆着楼兰的织锦、大宛的葡萄酿,昨日刚开张就卖断了货。放心,账上的每一文钱,都经得起查。”
“牡丹,农桑是根基,”赢欣转向润疆城的方向,“除了育种,还要教新户‘轮耕’——今年种粟,明年种豆,地力才耗不尽。养殖业要扩,让天驷城的牧户试着用苜蓿喂牛,能长膘;润疆城的农户多养猪、鸡,既能吃肉,粪还能肥田。对了,生娃的奖励要落到实处,谁家添丁,农官要亲自送粟米、给布帛,让他们觉得‘在大秦生娃,划算’。”
牡丹笑着点头:“我已让润疆城的妇孺营备了‘添丁礼’:十斤米、两匹布、一个暖炕垫,上个月有户西域人家生了双胞胎,我亲自送去的,那家人把暖炕垫当宝贝似的。”
“蒙嫣,技艺是利器,”赢欣最后看向巧成城,“工坊要敢试新东西:墨家的‘机关术’能不能用到连弩上?公输家的‘云梯’能不能改得更轻?还有火炉,能不能造‘双层的’,一层做饭、一层烘粮?谁能搞出新发明,除了赏钱,还要刻碑记功,让他的名字在巧成城传三代。”
蒙嫣拍了拍车箱里的图纸:“我带了墨家的‘木鸢’图纸,他们说能改造成‘传信鸢’,比驿骑快一倍。回去就让工匠试,成了,第一个给你报喜。”
二、分城而治:用人不疑,反腐必严
“你们走后,老秦人该陆续到了。”赢欣望向远处的三城工地,夯土声隐隐传来,“萧何管定远主城,主中枢调度、粮钱统筹;张良管天驷城,主畜牧、马场,顺带联络乌孙、大月氏旧部;曹参管巧成城,主工匠、工坊,盯着铁器、织锦的产出;牡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