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叮嘱:“凡学堂有创新者,按赢欣所奏,赏钱千至万钱,朕亲自赐‘大秦巧匠’牌匾,传于天下。”
“第六,贡品押运。”嬴政最后对太仆令道,“赢欣拟分半贡品送咸阳,选良马两万匹、牛五万头、羊十万只,由北地郡、陇西郡派兵护送,三月内抵京。其余留西域,按赢欣之意,充军饷、奖将士。”
太仆令躬身:“臣已选驯马师百名、车兵五千,确保贡品无损。”
三、告示遍郡:民心涌动,西向潮生
大朝会的旨意,如春风般掠过大秦的郡县。当日午后,各郡城门的告示栏前,就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大秦迁民西域令》 用朱砂写就,墨迹未干:
“大秦子民,凡流民、无田者,愿赴西域三城(天驷、润疆、巧成)者,皆享:
- 房三间(带暖炕)、田十亩(永业,免三年税);
- 牛一头、羊两只、粟米十石、钱五百半两;
- 婚娶西域女子者,官府赠彩礼(布十匹、酒两坛);
- 生一子,赏银十两、粟米五石;生三子,再赐田五亩。
正月起,由郡兵护送西迁,路上食宿全免。
——大秦始皇帝诏”
陈留郡的流民窝棚里,张老三挤在告示前,反复摩挲“田十亩”三个字。他原是魏人,秦灭魏后成了流民,靠乞讨过活,此刻拽着儿子的手,声音发颤:“狗蛋,咱有田了!有牛了!还能娶媳妇!”
旁边的李寡妇抱着三岁的娃,看着“生一子赏银十两”,眼里泛起泪:“去!咋不去?到了西域,娃就能吃饱饭,还能上学堂!”
不到半日,陈留郡就登记了两千户,郡守连忙加派人手,临时搭起十个登记棚,派医官给流民查身体,发棉衣——这是嬴政特意加的“迁民恩旨”,怕他们路上冻着。
官员子弟的选拔更热闹。咸阳令的儿子刚满十七,缠着父亲要去菜鸟营:“赢欣公子说‘菜鸟营出真英雄’,项羽将军、韩信将军都在那边,儿子要去学打仗!”
上郡郡守的女儿竟也来报名,说“要去西域学织锦,帮牡丹丞教新户”。宗正府虽没说女子不可,却也犯了难,最终奏请嬴政,特批“女子可入技艺学堂,学织锦、医理”,引得咸阳城的贵女们纷纷效仿。
各郡推举的干吏,更是精挑细选。胶东郡的主计掾算钱粮分毫不差,被郡守亲自送到咸阳;南阳郡的司空曾主持修过百里驰道,带着筑城图谱连夜启程;陇西郡的农官擅长改良稻种,背着半袋新谷,说要去润疆城“试种出亩产四石的稻子”。
腊月的寒风里,大秦的土地上涌动着一股西向的热潮。流民们收拾行囊,官员子弟磨利刀剑,干吏们怀揣治策,连西域的新户也从信使口中得知消息,在安置点的暖炕上绣起秦式花纹——他们听说,来年有百万秦人要来,要和他们做邻居,教他们种新谷,给他们说秦话。
章台殿的灯火亮到深夜,嬴政还在看赢欣附呈的西域舆图。李斯进来时,见他在“巧成城”旁批注“设铁官、盐官”,在“天驷城”旁写“设马监、牧官”,在“润疆城”旁标“设农官、水官”。
“陛下,”李斯轻声道,“各郡奏报,流民报名已超五十万,官员子弟选了千名,干吏凑齐一千五百名,皆正月启程。”
嬴政抬头,望着窗外的星空:“五十万不够,要让西域住满秦人。三年后,朕要从西域收到百万石粮;五年后,要看到巧成城的铁器卖到安息;十年后,要让葱岭以西的人,都知道大秦的天驷城、润疆城、巧成城。”
他拿起笔,在舆图最西的“阿姆河”旁画了个圈,墨迹如星:“告诉赢欣,朕等着他的下一份奏报——饮马阿姆河的奏报。”
殿外的铜漏滴答作响,记录着这个注定被写入史书的夜晚。大朝会的余温,正顺着驰道,顺着河流,顺着千万人的脚步,流向河西,流向西域,流向那个正在大秦铁腕与仁心下,缓缓苏醒的万里疆土。而那三座被赐名的新城,终将在秦人的汗水里,长成西域大地上最坚实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