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军心已崩,强攻必败!退?损兵折将(涉间),寸功未立,如何向咸阳交代?
就在这时,更让王离心惊肉跳的一幕发生了!
秦军左翼,一支来自北地郡、主要由老秦子弟组成的万人队中,突然响起一声悲愤的呼喊:
> “将军!涉间将军已死!我等老秦子弟,不愿再向同源挥刀!请将军罢兵!”
一人呼喊,如同火星落入干柴!瞬间,无数压抑已久的声音爆发出来:
> “罢兵!罢兵!”
> “老秦人不打老秦人!”
> “我们要打匈奴!开疆拓土!”
骚动如同瘟疫般蔓延!开始只是左翼,很快波及到中军和右翼!
越来越多的士卒放下兵器,或沉默抗议,或振臂高呼!基层军官根本弹压不住,甚至有些低阶军官也加入了呼喊的行列!整个秦军大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失控边缘!
王离脸色惨白,他知道,大势已去!再不下令,恐怕就不是攻城失败,而是十五万大军当场哗变、甚至倒戈相向!
“鸣金!收兵!”
王离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字,声音嘶哑,充满了无尽的屈辱和挫败。
“铛!铛!铛!” 急促而刺耳的金钲声响起,压过了士卒的呼喊和风沙的呜咽。
秦军如蒙大赦!撤退的命令此刻如同天籁。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庞大的军阵在混乱中开始缓缓后撤,丢盔弃甲者不在少数,士气低落到了冰点。没有人愿意再回头看一眼那座如同噬人巨兽般的定远城,更没有人敢再直视城下那个如同血狱战神般矗立的项离。
定远城头,公子欣看着如同退潮般溃败的秦军,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只有深沉的凝重。他抬手制止了城头将士的欢呼。
“传令:严守城池,不得追击!救治小队撤回!”
“项离,回来吧。”
项离扛着滴血的长戟,对着撤退的秦军背影,再次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咆哮:
> “老秦子弟!记住今日!记住项离!记住定远!他日若愿共逐蛮夷,项离在此,扫榻相迎——!!!”
这声咆哮,如同烙印,深深烙在了每一个撤退秦军士卒的心头,也宣告着这场看似悬殊的决战,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秦军不战自溃——落下了帷幕。
暗流汹涌,西征序曲:
秦军大营,一片愁云惨雾。王离将自己关在帅帐中,摔碎了所有能摔的东西。耻辱!前所未有的耻辱!十五万大军,竟被一封信、一个人、一声吼,吓得未发一矢便狼狈撤退!他如何向咸阳交代?如何面对陛下的雷霆之怒?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营中弥漫的气氛。士卒们沉默寡言,眼神躲闪,但私下里,“老秦人不打老秦人”、“项离之勇”、“西征开疆”的议论如同地火般蔓延。
一些来自北地、陇西的将领,态度也变得极其暧昧。这支军队的魂,已经被公子欣和项离打散了!
与此同时,定远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士气如虹:守军亲眼目睹了项离阵斩敌将、一人喝退十五万大军的绝世神威!
公子欣的攻心妙策更是被奉若神明!全城军民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对定远的归属感和对新秦的信心,坚如磐石!
吸纳人才: 秦军撤退时,并非所有人都安然离开。一些本就对朝廷不满、或心思活络的低级军官和老兵,趁着混乱脱离了大部队,悄悄绕道投奔定远!
其中不乏有经验的老兵和基层军官。公子欣照单全收,严格审查后编入各部。“蛛网”也趁机捕获了几名掉队的秦军探子,获取了宝贵情报。
“西征”布局加速: 秦军的暂时退却,给了定远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机。公子欣深知,王离的退兵只是暂时的,咸阳的怒火绝不会平息。他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将“西征”从口号变为现实!
整军经武:项离以更高强度训练新军,尤其是新组建的骑兵部队。以战代练,派出更多、更远的“锋矢”小队,向西、向北扫荡那些依附匈奴或与定远敌对的中小部落,掠夺人口、牲畜、积累实战经验,同时为未来的大规模西征探明道路、扫清障碍。
外交渗透:王五的“蛛网”全力向西渗透。派出精通胡语的探子,携带重金和定远特产(如精良铁器、盐),接触河西走廊乃至更西的月氏、乌孙等部族,离间他们与匈奴的关系,宣扬定远“共击匈奴、共享商路”的理念,为西征争取盟友或制造有利环境。
内政巩固:蒙嫣抓紧时间消化新吸纳的人口和人才,优化物资储备,尤其是为西征储备粮草和军械。新发现的煤矿被大规模开采,工坊产能再创新高。城外农苑的作物在精心照料下顽强生长,虽然远不足以支撑大战,但代表着希望。
公子欣站在城头,目光越过正在远去的秦军烟尘,投向了西方那更加辽阔、充满未知和机遇的疆域。定远城下这场未遂的血战,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却为新秦推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东面的强敌暂时退却,而西面的征途,已然展开!
老秦人的热血,终将在异域的黄沙中,浇灌出新秦的万里疆土!这场逆转,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