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长安易主(2 / 2)

一个“仁德”的废物,放到一个充满活力但暗藏公子欣庞大势力的地方……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玩味。这或许是个有趣的试验场?看看扶苏的“仁”能否驾驭长安的“实”?

看看他会不会被公子欣的势力吞噬?

或者……让他们兄弟相争?

此子能力卓绝,但势力膨胀太快,已引起李斯和自己的深深忌惮。借机将他调离长安核心,打回渭南封地,确实能有效削弱其羽翼,遏制其发展。长安侯爵位和封地收益保留,算是给点甜头,也避免逼其狗急跳墙。渭南……正好让他去“精研农桑工巧”,为帝国创造些“无害”的财富。

此举能安抚那些还在为扶苏鸣不平的残余势力(尤其是儒家),显得自己这个父亲并非全然无情。同时,将两个可能构成威胁的儿子(一个精神废了但有名义,一个实力强但年轻)都挪开咸阳核心,有利于自己掌控全局。李斯的推波助澜,也正合他敲打公子欣之意。

“准奏!”

始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着长公子扶苏,即日启程,赴长安代行监御史(或类似高位,有监察、督导之权,但非完全主官,留有制衡空间)之职!

务需体察民情,宣扬教化,不负朕望!”

“长安侯嬴欣,开拓长安有功,然年少任重,宜归本溯源。着其交卸长安一应职司,即日返回渭南封地,精研农工,以图新献!

其长安侯爵位、封邑食禄,一切如旧。”

“长安一应官吏、事务,由扶苏督管,原长安官吏(多为公子欣提拔)需尽心辅佐,不得懈怠!

少府、丞相府需定期稽考长安治理成效及赋税收支!”(既给了扶苏名义,又留下李斯监控的尾巴)。

扶苏(行尸得令): 接到旨意时,扶苏的眼神空洞,毫无波澜。离开咸阳?去长安?对他来说,不过是换一个牢笼。或许远离父皇的威压和焚书坑儒的梦魇之地,能得片刻喘息?至于治理长安……他心中只剩一片灰烬。他机械地叩首领旨,麻木地开始准备行装。

欣家庄内,公子欣捏着诏书的手指关节发白,

怒极反笑:“好一个‘归本溯源’!好一个‘精研农工’!

父皇,李斯,你们这是要断我根基啊!” 但他迅速冷静下来,“项离、蒙嫣,执行‘蛰龙’计划!

核心工坊、技术资料、‘影卫’、‘凤鸣营’骨干、财货秘库……所有不能见光的,立刻、全部、秘密转移回渭南封地深处或秦岭新据点!

长安明面上的产业、官署账册……整理好,准备‘交接’!记住,是‘整理’,不是清空!”

蒙嫣担忧:“公子,扶苏公子他……”

公子欣冷笑:“我那‘仁德’的大哥?他不过是李斯和父皇扔过来的一块磨刀石,想用来磨钝我的刀锋,或者……让我的刀染上他的血!告诉留在长安的明面上的人,对扶苏公子,面上要‘恭敬’,事事要‘请示’,把他高高供起来!

他要‘仁政’,就给他看‘仁政’!他要清净,就别让他看见不该看的!至于渭南……” 公子欣眼中寒光一闪,“那里才是我们的根!

回去,是龙归浅水?

不,是猛虎归山!

我要让渭南,变成比长安更可怕的根基!”

公子欣的旧部人心惶惶,不知前途如何。扶苏的到来,预示着巨大的变数。李斯和少府的人则摩拳擦掌,准备接管和审查。

看着公子欣被迫离开奋斗的基业,昭平心中竟有一丝快意(报复其苛刻)和忧虑(靠山不稳)。但“凤鸣营”的转移让他看到了公子欣隐藏的恐怖实力,更坚定了依附之心。

扶苏的车驾,在萧瑟秋风中驶向那片他完全陌生、也无力掌控的“仁政理想乡”——公子欣一手打造的、充满活力却也暗藏杀机的长安城。

而公子欣,则带着滔天怒火与更深的谋划,如同受伤的猛兽,退回他的渭南封地,舔舐伤口,磨砺爪牙,准备着下一次更猛烈的扑击。

帝国的棋盘上,两颗重量级的棋子被强行挪位,碰撞与风暴,已在所难免。长安的“欣欣向荣”,即将迎来一位心死的“仁主”,和一个在远方酝酿着雷霆反击的“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