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四六分成(2 / 2)

儿臣愿效商君,为父皇,为大秦,行此‘聚财’新法,甘担污名!”

公子欣的慷慨陈词,尤其是

“聚财强国”、

“十倍百倍之利”、

“效商君”等字眼,

精准地刺中了始皇内心深处对财富和功业的渴望。他脸色依然阴沉,但眼中的怒火渐消,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算计。

始皇缓缓坐下,手指敲击着御案:

“哼,

巧舌如簧。纵然你所言有些许道理,然皇子营商,亘古未有!

你既要全权负责,又要朕派兵保护……这盐利,你打算如何分?”

公子欣心中早有预案,但表面惶恐:

“父皇明鉴!

儿臣所需,仅为维持工坊运转、工匠薪俸、盐队开支、店铺经营之本金。

儿臣斗胆恳请……二八分成?

儿臣取二,以资营运;父皇得八,充盈国库!” 。

始皇的冷笑道

“二八?

哼!

你当朕不知其中暴利?

运营所需几何?

你休想从中渔利!

一九!

你一,

朕九!

朕派兵保护,已是天恩!” (始皇的算盘:几乎全拿,只给点“辛苦费”)。

公子欣的据理力争(哭穷与摊成本):

“父皇!”

公子欣面露“难色”,

“一九之数……实难维系啊!

优质咸泉难寻,多在险远之地,开凿引水,耗资巨大!

工匠需厚酬方肯尽心,技艺不可外泄!

运输千里,人吃马嚼,损耗不菲!

店铺开设,装潢选址,皆需重金!更有……

各地豪强、私盐贩子必视我为眼中钉,破坏、劫掠恐无日无之!

安保开支,恐成无底之洞!

儿臣取一,恐难以为继,反误了父皇大事!” (强调风险和成本,尤其突出安保这个始皇无法回避的问题)。

赵高阴恻恻插话:

“欣公子言重了。陛下天威之下,何人敢动官盐?

安保开支,自有地方郡兵……” 他想压低公子欣的分成。

“中车府令有所不知!

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如鹜!

地方郡兵,恐难面面俱到,亦难保无内鬼!非父皇亲信之精锐(暗示黑冰台或卫尉军),不足以震慑宵小,保盐利无失!”

始皇沉默良久,目光在公子欣“诚恳”又“为难”的脸上扫视,又想到那雪白晶莹的盐和十金一罐的天价,以及公子欣描绘的“十倍百倍”的前景……

“罢了!”

始皇终于开口,带着一丝不耐和妥协,

“朕就允你所请!盐利,四六分成!你取四成,用于营运及……安保开支!

其余六成,连同盐税,必须分文不少,按时足额解送少府!

少府会派员监督账目、核查产量!”

“工坊选址、产量、盐价,必须报少府核准!”

“所用工匠、盐队人员,必须登记造册,报备黑冰台核查!”

“若让朕知道你中饱私囊,或产出之盐未达‘玉髓’之质……哼!

始皇示意赵高取来一面特制的玄铁令牌,上刻“盐铁专务”及复杂的龙纹,背面有“如朕亲临,便宜行事”八字。

“持此令牌,可通行帝国各郡县,便宜行事!可调用地方郡兵协助护卫,遇阻碍盐务之奸徒,可先斩后奏!” 这令牌赋予了巨大的临时权力,但也像一道枷锁。

“许你全权负责制盐工坊之勘察、营建、管理。”

“许你组建专属盐队,规划运输路线。”

“许你在各郡治及要冲设立‘官盐精品店’,统一匾额规制,名为‘秦盐阁’!” (强调国家属性,淡化公子欣个人色彩)。

“盐坊核心工匠名录及工艺关键,需再誊抄一份密册,封存于少府及黑冰台!

非朕旨意,不得启用!” (始皇终究留了后手,掌握命脉)。

公子欣双手高举,接过那沉甸甸、象征着机遇与风险的令牌,深深叩首,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

“儿臣谢父皇天恩!

定当鞠躬尽瘁,不负圣托!

必使盐利滚滚,充盈国库,强我大秦!”

退出章台殿,走出宫门,春日暖阳照在身上,公子欣才发觉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握紧手中的令牌,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质感,心中百感交集:

四六分成,远高于他心理预期(原想能保住三成就是胜利),更拿到了至关重要的专营权和安保支持。

少府监督、黑冰台核查、工艺密册上交、六成上贡……如同无数绳索捆在身上。尤其是工艺密册上交,意味着始皇随时可以踢开他。

“秦盐阁”的全国网络,将成为他未来布局天下的绝佳掩护和信息节点!四成利润(实际运作中可操作空间很大)更是天文数字的持续输血!

赵高、李斯必然更加忌惮,黑冰台的监视将无孔不入。他从此站在了帝国盐务的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都关乎生死。

公子欣望着咸阳宫巍峨的宫墙,眼神锐利如刀。这场虎口夺食的谈判,他赢了眼前利,却也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风暴中心。

手中的令牌,既是尚方宝剑,也是催命符。他必须更快地发展,积蓄更强的力量,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盐,这白色的黄金,将是他撬动帝国根基最有力的杠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