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咸阳宫·章台殿
庄严肃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新婚的喜悦被宫阙的威压所淡化。
公子欣与蒙嫣身着庄重礼服,依最高礼仪向始皇行三跪九叩大礼。
公子欣朗声道:
“儿臣嬴欣,携新妇蒙氏,
叩谢父皇赐婚隆恩!
父皇天恩浩荡,
儿臣夫妇感激涕零,
定当同心同德,不负圣望!”
蒙嫣亦随之叩拜,仪态万方,尽显蒙家教养。
始皇端坐御座,目光扫过这对新人,尤其在蒙娟身上停留片刻。
他微微颔首,语气听不出喜怒:
“平身。
佳儿佳妇,朕心甚慰。
望尔等琴瑟和鸣,
为大秦开枝散叶,亦为朕分忧。”
赐下如玉如意一对。
随后 始皇挥退左右(赵高虽退至殿角,但竖着耳朵),
只留“父子”二人(蒙嫣亦被请至偏殿暂歇)。气氛瞬间变得微妙。
“欣儿,新婚燕尔,长安事务可还顺遂。
朕闻你将渭南治理得……颇有章法(不提胡亥烂摊子),
长安更是气象一新。”
话中带刺,既是肯定,也是提醒:
你的动向,朕一清二楚
“回父皇,儿臣不敢懈怠。
长安春耕正忙,新农具(曲辕犁)推广顺利,
流民安置初见成效,工坊产出渐增。
唯愿百姓安居,地方富庶,方不负父皇期许。”
“若无父皇昔日允儿臣开府建牙,赐下钱粮人手,又蒙父皇赐婚得蒙家鼎力相助,儿臣断无今日微末之功。
一切皆是父皇天恩所赐!
(将功劳归于始皇,强调蒙家是“父皇赐婚”的结果,淡化自身结党嫌疑)。
“蒙恬将军此次回京,与儿臣闲谈时,仍心系北疆戍防,言及匈奴动向,忧心忡忡。
蒙家世代忠良,实乃帝国柱石。”
(既表达蒙恬的忠诚,也暗示自己与蒙家的交往在父皇监控之下,且话题是“为国分忧”)。
始皇手指轻敲御案:
“嗯。蒙家忠心,朕自然知晓。
你能安守本分,用心地方,很好。”
停顿片刻,目光如电,
“然,树大招风。长安繁盛,觊觎者众。行事当更谨慎,莫要予人口实,更莫要……结交非人。”
“盐铁之利,国之重器。
民间私煮,乱象丛生。
你既在长安……若有心得,可报与少府知晓。”
公子欣心中一凛,面上恭敬如常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长安一切,皆在秦法框架之内。
至于盐务,儿臣确有些许想法,待整理清晰,定当具本上奏,请父皇与少府定夺。
这场“叙旧”时间不长,却字字千钧。
公子欣后背微湿,告退而出。
在偏殿接上蒙嫣时,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赵高看着公子欣离去的背影,眼神阴晴不定。始皇最后那句关于盐铁的话,让他嗅到了机会。
午后,长安府邸·正厅
*公子欣、蒙嫣(端坐主位)、
项离、
王五、
芍药、
牡丹、
钱先生、
张婶、
陈铁头、
赵伯、
老吴等
核心管事,以及府中重要仆役代表。
公子欣携蒙嫣坐于上首,朗声道:
“诸位,自今日起,蒙氏嫣儿,便是我长安府邸的君夫人,亦是尔等主母!
府中一应内务、
人事、
用度,
皆由夫人统理决断!
夫人之命,即我之命
!尔等需尽心辅佐,不得怠慢!”
话语铿锵,为蒙嫣奠定了绝对权威。
众人齐声行礼:
“拜见君夫人!
谨遵君夫人之命!”
芍药、牡丹:作为前任内务总管,她们率先出列,将厚厚的账册、名册(仆役、匠人、庄户核心名单)、
库房钥匙、对牌以及府邸日常运作的详细流程(采买、宴请、节庆、人员调度等),一一恭敬呈给蒙嫣,并做简要说明。
态度恭谨,毫无恋栈之意。
蒙嫣她并未立刻翻阅,而是温和地对芍药牡丹道:
“二位姐姐劳苦功高,府中井井有条,娟儿初来,日后还需二位姐姐多多提点帮扶。”
既肯定了她们的工作,也暗示了其地位不变。
“日常庶务,仍由二位姐姐依照旧例妥善处置,遇有疑难或重大用度,再报与我知。”
她深知自己初来乍到,不宜大动干戈,信任芍药牡丹的能力和忠诚是明智之举。
她特意询问了老吴关于府中及庄子医疗保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