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蒙府
喜庆、
忙碌、
庄严中透着军武世家的利落。与长安公子府的温馨筹备不同,蒙府的张罗更显大气磅礴,处处彰显着帝国顶级将门的底蕴与始皇的特殊恩宠。
蒙武(蒙恬、蒙毅之父,老将军坐镇)
北疆主帅蒙恬奉诏率部分嫡系精锐回京,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穿过咸阳街道时引起轰动。
这不仅仅是参加女儿婚礼,更是始皇对蒙家无与伦比的信任和倚重的象征。
蒙恬的归来,让蒙府上下倍感荣耀,也让这场婚礼的政治分量陡增。
不仅是蒙恬,驻守各处的蒙氏子弟、蒙家军旧部核心将领,凡能脱身的,皆奉诏回京。
蒙府门前车马如龙,尽是剽悍的军中气息。这既是参加婚礼,也是一次蒙家力量的集中展示和对公子欣的“站台”。
始皇的赏赐接踵而至:
象征吉祥的玉璧、
珍稀的皮毛、
内造的锦缎、
甚至特意提及为新人打造的鎏金马鞍……每一件都彰显着皇恩浩荡。
负责宣旨的宦官态度也格外恭敬。
蒙毅亲自把关嫁妆单。
除了体面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外,更注重实用和底蕴:
陪嫁一套蒙家祖传的精良甲胄(缩小版,象征性)和一柄装饰华美的礼仪佩剑(不开刃),
寓意将门虎女,亦是对公子欣的期许。
精心挑选数十名忠心可靠、
各有专长的仆役部曲陪嫁,包括:
精通马术的驯马师、
善治跌打损伤的军中医官、
懂营造的老工匠、
甚至几名武艺高强的蒙家女卫(由蒙恬挑选,实为保护蒙嫣和未来子嗣)。
这是蒙家给予女儿最实在的支持。
陪嫁长安附近良田若干顷,以及蒙家在长安及周边多年经营积累的可靠人脉关系图谱(由蒙毅口授心传给蒙嫣)。
严格遵循最高贵族婚礼仪程,一丝不苟。
与公子府反复确认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既体现对皇室的尊重,也彰显蒙家的地位。
这位叱咤疆场的大将军,面对即将出嫁的女儿,难得地流露出铁汉柔情。他会检查陪嫁的武器是否足够精良(象征性),会叮嘱陪嫁的女卫要誓死保护小姐,
更会私下对公子欣(若有机会)进行一番“友善”的警告:
“欣公子,吾儿乃我蒙家明珠,若她在长安受了一丝委屈,莫怪我蒙恬不讲情面!” 话语带着玩笑,眼神却无比认真。
他也与蒙毅深谈,分析公子欣的潜力与风险,为蒙家未来在朝堂和军中的布局做更长远的打算。
在女眷环绕的闺阁中,蒙嫣既羞涩又期待。
她试穿着华美的嫁衣,听着兄长们归来的消息和府中忙碌的声响,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公子欣的情愫。
同时,作为将门之女,她也明白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暗自决心要成为公子欣的贤内助,维系好蒙家与夫君的纽带。
公子欣的崛起(治理长安、得始皇认可、联姻蒙家)如同磁石,吸引了咸阳各方势力的目光。攀附者络绎不绝,手段各异:
“送女纳妾”风潮(文臣贵戚为主):
提前投资,在公子欣(可能是未来潜力股)身边安插自己人;
借姻亲关系攀附蒙家;分散蒙嫣的“专宠”,制衡蒙家影响力。
有秦宫宴“才女”:上次宴会上表演过琴棋书画、给公子欣留下印象(无论好坏)的贵女,被家族视为优先人选,认为有“基础”。
未参加宴会的“明珠”: 更多家族推出自家精心培养、容貌才情俱佳的女儿,通过各种渠道(如蒙家女眷、与芍药牡丹“偶遇”、甚至直接向公子府递“画像简历”)试图推荐。
有家族特意挑选温婉解语花型,
有的则推精明能干型(暗示可协助管理内务),
甚至有人暗示可送精通异域舞蹈的胡女,以满足“不同需求”。
公子欣的应对是一律由芍药、牡丹出面,以
“大婚在即,公子无暇他顾”、
“公子敬重夫人,暂无纳妾之想”
等得体但坚决的理由婉拒。重要人物的请托,公子欣会亲自写简短回信,言辞客气但立场不变,避免得罪人,也断绝念想。项离则负责监控这些家族是否有后续动作或不满。
更直接!让子弟去公子欣手下(尤其在长安、欣家庄这样有实权、有发展的地方)历练镀金,建立功勋和人脉;